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退伍兵回乡创业发“羊财”

发布日期:2020-09-27 阅读:954


本报讯 (记者 沈维维 通讯员 俞菲)顺着乡村小道一路前行,二十分钟后,记者在西亭镇纱场居一处农家小院找到了丁永华。他一米八左右的个头,身体结实、皮肤黝黑,笑起来眼睛总是眯着,给人的第一印象:憨厚、老实。

1997年,从内蒙古某部退伍回乡的丁永华在一家公司当保安,后经“经纪人”牵线搭桥,接触到山羊养殖。“山羊养殖成本低、见效快,本地养的人少,市场需求又挺大。”看到了机会,丁永华决定做一名“牧羊人”。

辞职后,他直接去山东及周边等地的山羊养殖基地考察了一圈,学习养殖方法。运沙石、搬木料、搭圈舍……2011年,丁永华着手养羊。他拿出退伍补贴和工资存款,买回了100只山羊。

赶羊、扫栏、喂料,每天围着山羊转”,重复、单调(见右图,沈维维摄),丁永华内心却倍加充实和兴奋,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羊的身上。第一年,刨去成本,净赚了两万多元,这让丁永华兴奋不已。

初尝成功,丁永华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投资30多万元买了500只羊崽,又投入20万元新修了羊圈。把钱都投进去了,还欠了外债。”正当他满心期待山羊出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由于饲料霉变了,加上一下子养太多,羊圈环境太差,山羊得了肠毒血症,腹泻拉稀,严重的还拉血。”死的死、病的病,圈里的山羊数量一天天减少,眼看到手的“羊财”没了。一个冬季下来,至少死了一百只羊。不但没有赚钱,最初的投入损失大半,丁永华陷入绝望和痛苦中。

几经挣扎,丁永华选择了坚守。他多次向经验丰富的山羊养殖大户请教学习,并积极参加区农业部门举办的养殖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钻研,丁永华终于知道了养羊的“秘诀”:要注重科学养殖,除了对山羊的“膳食搭配”要上心,还要做好日常消毒、防疫工作。“要及时打疫苗,起到预防的作用,这是最关键的。”丁永华说,“山羊的饲料也很讲究,除了要有玉米、豆粕等搭配的预混料,还要有草料,促进山羊肠道消化。只有饲料安全营养,羊圈通风卫生,羊才能吃得好、住得好、养得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艰辛付出下,2014年底,圈舍的山羊个个膘肥体壮,年底出栏500多只,当年销售收入40余万元,获纯利10余万元。

这几年,丁永华的山羊养殖规模保持在500只左右,他成为当地最大的“羊倌”。现在,丁永华一家居住在两层楼的小洋房里,守着屋后羊圈里的羊,日子愈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