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南通高新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0-07-15 阅读:1082

“湖里的水不浑浊了,悬浮物也没有了,原本看不清的跳台又看得清清楚楚了。”日前,看到湖水水质明显好转,游泳爱好者王先生对前来回访的南通高新区环保办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污染源堵住了,湖水变清了

在城区南山湖公园和鲜花小镇之间有一个人工湖,是区冬泳协会的训练基地。近日,十多名冬泳爱好者来到南通高新区环保办信访接待室,反映原本清澈的湖水突然变得浑浊了。南通高新区环保办对反映的这个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当场承诺:“成立调查组,彻查污染源头,还大家一个清澈、无污染、水质干净的游泳健身环境。”

该人工湖周边既无居民小区,又没有工业企业,但就在湖水水质变差的这段时间,西侧的一个工地在施工作业,工地混凝土保养水稀释后的颜色就和变浑的湖水一样。经现场调查,工地负责人承认之前下大雨,混凝土保养水被冲入路边排水沟,之后流入了湖中。

污染源查清后,南通高新区环保办要求该工地立即将澄清池与市政雨水井之间的管路封堵,严禁混凝土保养水直排外环境。同时,工地出资,游泳协会成员出力,向受污染的湖水中撒生石灰来净化水质。半个月后,这个环境问题解决,浑浊的湖水重新变得清澈见底(见右图,顾艳马万里摄),冬泳训练基地又再次热闹起来。

养殖点移位了,

人居环境改善了

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应先行。近日,“12345”热线接到金新街道正场村一村民举报,反映同村另一户村民家的鸡圈就设在他家屋前,气味难闻,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南通高新区环保办信访调处人员和金新街道正场村村干部一起登门做群众工作。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养些鸡、鸭,不能为了环境提升,就“一刀切”取缔家庭养殖点。经过现场反复做当事人工作,将现有养殖点迁移了位置,举报人不再受异味困扰。小小的变动,人居环境改善了,邻里矛盾也解决了。

“散乱污”企业清退了,

厂房租金返还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南通高新区环保办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无污染防治设施、生产废水直排外环境的“黑心棉”加工作坊。根据相关要求,该加工点必须立即取缔。其经营负责人是一对夫妻,答应配合整改,愿意将机械设备拆除、原辅材料清空,但是提前交付且还有半年未到期的厂房租金,希望能和房东商量退还部分。南通高新区环保办得知他们是外地人,还有个孩子在上大学,又处于疫情期间,生活上有难处,便主动和所辖村委会一起与房东协调租金退还的事项,最后房东答应将半年未到期的租金3万元全部退还。

以人为本,让环境监管更有温度。在高新区环保办日常工作中,他们一方面对那些违法的“散乱污”企业坚决“切一刀”;另一方面更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秩序。

记者 顾艳 通讯员 马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