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约20条》第三条
不食野味,倡用公筷
市民观点: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交易屡禁不止。野猪、果子狸、竹鼠……总有人为了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与口腹之欲而罔顾生命。市民王先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又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吃野味的陋习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早就应该摒弃。
围桌合餐是中国人的主要就餐方式,筷来箸往,其乐融融,但也容易带来疾病传播,因此倡导“公筷”文明,刻不容缓。市民李女士表示:“使用公筷公勺并不只是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特别之举,更应成为今后餐桌上的文明标配,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健康饮食习惯的倡导者。”
文明实践:
疫情发生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加大对农(集)贸市场、宠物市场、野味餐厅等野生动物交易比较集中的重点场所和地区的检查力度,查处了城区第一集贸市场水产摊位经营户邱某宰杀王锦蛇、城区两家酒楼宰杀处理黑水鸟冻品等涉嫌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如今执法部门加大检查力度、行业内强化自律、公民自觉抵制“舌尖上的任性”,“野味产业”的黑色链条将被逐个击破,“不食野味”指日可待。
让公筷公勺成为就餐标配,最重要的还要过“人情关”。在医务系统工作的茅珍珍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公筷的倡导者,她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不能理解,认为吃大桌饭图的就是热闹,再添双公筷就是矫情。现在不一样了,走在大街上,使用公筷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在饭店就餐时,服务员也会主动提供公筷。”现在,茅珍珍周围很多朋友都已经成为使用公筷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