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高空不抛物,垃圾分类放;噪音不扰邻,邻里赛亲人……4月26日,通州举行发布会,发布《通州文明公约20条》,从礼仪、出行、环境、生活等方面,普及礼仪规范,强化秩序观念,引导文明行为。即日起,本报开设“公约记心中 文明伴我行”专栏,把文明新风吹进通州每个角落,让“践行文明公约,争做文明市民”的理念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市民观点: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市民陈女士认为家有老少,皆为珍宝。对于幼年孩童,长辈们必然肩负着教育的责任与抚养的义务,奉献自己,引导晚辈健康成长;而那些为晚辈付出了毕生辛劳的长辈们,更应受到尊重和善待,唯有互敬互爱,才能让文明之花常开。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市民黄先生认为,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一直以来父母都倾其所有、不求回报地精心照顾子女,当他们年华不再、双鬓斑白时,儿女们更应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陪父母聊聊天、带父母出去踏踏青……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
文明实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去年,金沙街道城东村姜兵、姜炜栋父子同时身患重症,面对日益窘迫的家境,父子二人均表示愿意放弃治疗先挽救对方,生命面前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彰显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如今父子俩都接受了治疗,身体也在逐步恢复中。
“百善孝为先”。今年15岁的孙佳杰是四安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5年前母亲孙红娟被查出患膀胱癌,年前孙红娟由于癌细胞转移,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寒假中,孙佳杰毅然背上书包,来到医院病房,边学习边照料母亲。喂饭、换药、擦身……15岁少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敬父母”的朴素内涵,他的孝心也感动了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