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南通高新区的江海储能项目的生产车间内一批超级电容器正在加工、组装,生产现场一派繁忙。复工以来,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洗手消毒、有序上岗……这些流程已成了工人们的习惯。
南通高新区是我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南通高新区按照“守牢防疫底线、推动有序复工”的总体要求,“一对一”挂钩企业,“点对点”落实措施,推进园区地标产业和科创型企业复工复产。
驻企“服务员”把办公室搬到企业
为赶上生产进度,复工复产需求十分迫切。但劳动力跟不上、防疫物资短缺……在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中,部分企业面临各种难题。
为保证复工顺利安全,南通高新区驻企人员每日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协调相关村居、社区办理出入证件,对符合政策的外地返通员工,第一时间与高速卡口对接放行,联系防疫指挥部、交管等部门解决物资运输问题,打通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堵点”。目前,南通高新区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已全部复工。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全员复工,开足马力忙生产。”科技新城产业办工作人员、江海智汇园党支部书记张君泽前期多次到企业走访,直面难点解决问题,企业平稳顺畅复工让他很高兴。对张君泽来说,企业从大门入口到车间、办公区域、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了然于心。“现在员工对口罩佩戴、错时分餐、体温检测以及轨迹排查等工作制度都十分配合。”企业服务有了成效,带着这样的信心,张君泽又去江海智汇园对接两家科技型企业——南通畅远信息有限公司、创冠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复工复产工作。
“靶向”支持科创主体复工
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20多位来自台湾的研发人员,其研发产品于今年一季度在台积电12寸晶圆厂进行12nm MPW工程样品流片,年底将导入量产。在复工前夕,该企业3名高管登上台北返通飞机,准备开启新一年的研发工作。
南通高新区获悉后,鉴于疫情防控要求,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召集创新载体负责人会商外来人员隔离及企业复工方案。一方面,在园区人才公寓单独辟出隔离区域,提前为返通台湾高管准备好隔离期间生活保障物资;另一方面,安排包干责任人赴企业指导准备复工申请资料。从企业递交复工申请到联系相关部门赴企业现场防疫检查,再到企业复工复产,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公司董事长李庭育对此十分感动,“南通高新区向来服务效率很高,这次在疫情防控工作压力下,还抽调专门力量协助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加快研发进度争取了时间。”
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处于上市筹备期,订单充足,然而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着压单、交付困难的问题。科技新城对接联络员陆小亮主动上门指导企业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他说:“我包干负责的几家企业人数较多,又都是园区重点企业,必须提前介入,尽早准备才行。”正因为把工作做在前、措施落实早,南通诺德瑞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实现全员复工。
发放“政策红包”援企暖企
眼下,南通高新区正积极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生态系统,坚持服务优先,当好“店小二”。截至目前,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里的企业已全部复工。
南通高新区还对疫情防控阶段园区企业房租、物业费给予减免等政策,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抓好创新载体的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以高品质服务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除了政策扶助,资金“解渴”亦不可少。今年,南通高新区将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保险资金、融资担保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融资服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科创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以精准服务催化链条式反应,让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唤醒”产业链、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