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我们来守护
——通州区人民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纪实
编者按:白衣天使,春暖花开,怎么看都有一种悠然的浪漫。
然而,此刻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变战袍,天使成战士,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与豪迈。职责也好,奉献也罢,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无论是留守本地的,还是奔赴定点收治一线的,抑或是驰援湖北的。
本报深入采写了这些抗“疫”英雄,通过讲述他们的工作、生活场景,展现他们最真实的思想状态,最崇高的精神风范,敬请读者期待。
1月20日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州区人民医院全体“白衣战士”第一时间无条件地冲在了第一线,他们迎难而上,每天奋战在疫情最前沿,为通州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安全防线。
作为通州区最大的综合医院,区人民医院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众志成城、科学有序,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除选派6名护士出征武汉外,更是立足通州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治各项工作,确保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观察、定点收治等工作规范有序,有效避免了院内感染,充分保障了患者及时救治。
有一种责任叫“疫”不容辞——
行动迅速 部署周密
发热门诊医生在处理病情。
在预检分诊处,“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测量体温。
春节本应是举家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区人民的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号令!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主动追踪疫情进展,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以枕戈待旦、迎难而上的“应急人”工作作风,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战斗者”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院上下紧急行动,众志成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早在1月20日,医院就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陈建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专家组、疫情防控工作组、药械物资保障组等6个组。关键时刻,院领导率先担当,冲锋在前,对疫情防控工作实行统筹指挥,统一管理,使防控工作科学、有序、规范开展。大年初二,医院召开了防控专题会议,要求全体中层以上干部24小时待命,并通知全体人员,从假日状态转入战时状态。1月20日以来,陈建亲自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协调会议20余次。
医院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就医流程,严格落实全部就诊人员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识别和集中隔离治疗。为防止医院内部交叉感染,医院采取通风、消毒、每日两次环境消杀、每日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提高防控意识,全力以赴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做好人员防护。“我们坚持每日组织一次疫情会诊,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同时,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社会媒体等不同渠道,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提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信心和动力。”院长助理陆袁洲说。
医院及时调整值班制度,从院长到保安,从春节至今,全体人员没有休息一天。“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形势严峻,救治工作任务繁重,为有力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我们坚持按照‘分级负责、依法防治、措施果断、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重新制订了《肺炎防控救治流程》,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各项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奋战。”陆袁洲表示。
有一种坚守叫“疫”往无前——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区人民医院全体“白衣战士”冲在第一线,迎难而上,日夜奋战在疫情最前沿。
预检分诊处是筛查病人的第一道关口。
“你好,请测一下体温!”“你从哪里来,是否去过外地或者接触过从外地来的人?”在区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处,“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为每个进入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仔细询问外出情况,然后登记备案。全天24小时无缝隙对接。
守好医院“阵地”何尝不是上前线。根据国家公布的六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医院对重点科室重点培训、重点人员重点培训,此后又组织了全院范围内的洗手、消毒、穿脱隔离衣、防治知识等重点要点培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并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全院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全院、全员、全方位、无死角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能力。
1月20日晚,医院对全部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开辟专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配备了专职医生、护士、工友及专门的负压救护车,24小时值班,并开辟了专门的CT室和摄片室,尤其对可疑病人采取了专人陪护、隔离。在定点救治医院建成之前,收治了6例有接触史的发热患者。医院执行严格的院感防控制度,每天两次定点消毒,可疑患者随时消毒。在做好患者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教培训。1月20日、21日分层次召开全院培训会议,组织流程演练。急诊科、感染科门诊部等重点部门强化培训演练。医院要求职工上报每日行程至相应职能部门,职能科室再进行督查,包括对患者陪护人员的防护宣教和督查。
“我们在1月20日17点开始预检分诊,在南通地区属于行动比较快的医院。强化了院内防护工作,特别对医疗废物加大处置力度。按岗位进行分级防护。随着形势变化,组建了专家会诊组,及时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神。”陆袁洲说。
有一种担当叫冲锋战“疫”——
多方保障 守土有责
加大医疗废物处置力度。
严格进出车辆、人员管理。
如果用“战士”来形容一直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的话,那么医院物资、后勤保障等便是战士们手上的“盾”。疫情发生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院长陈建亲自统筹防护用品,物资、后勤保障等人员迅速响应工作安排,各司其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及时提供物资供应。“做好医院防控工作就是对疫情最有力的阻击!”这是陈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应急物资储备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医院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全力保证救治药品、设备供应,以确保足够的应急资源。大年初一,副院长赵云就赶到口罩生产企业采购口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后勤部门加强了对整个院区的消毒工作,严格进出车辆管理,限制住院楼出入人口数量,坚决防控疫情传播。
“春节过后,来的发热病人也有很多。关键时期,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这是一场健康保卫战,我们是医务人员,责无旁贷!”赵云说。
预检分诊处是筛查病人的第一道关口。预检分诊处设立在医院门诊大厅内,预检分诊处的护士需要对每个发热人员测量体温及询问疫区接触史等信息。她们日夜坚守着阵地,一丝不苟地筛查每一个患者,不厌其烦地登记着详细信息,尽心尽力守好第一道关口。
“查体、记录生命体征、护理操作,平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穿上这身厚厚的隔离服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走路像企鹅,时不时汗流浃背,护目镜在脸上会留有明显的痕迹。”护士长说,“不过,看到一个个病人被排除感染,从这里走出去,我们会觉得很欣慰,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预防保健科是新型肺炎防控的主战场,58岁的科长朱明第一时间投身一线,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医院。“腊月二十八晚上六点,我从南通开会回来,听说改造发热门诊、传染科及病房急需铝合金,我顾不上吃晚饭,急忙开着电瓶车,到城区四处寻找铝合金门市部。终于在晚上八点的时候,打听到十总有家个体经营户有货。第二天一早,又督促经营户仅用了一天时间改造完毕,从而保证了在大年三十第一例患者就诊。”朱明有些自豪地说,由于措施管理到位,尽管大年初一、初二从湖北武汉回来的患者有30多例,但院内没有发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
这些只是部分医护人员的缩影,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区人民医院内还有许多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正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书写着充满温情与责任的感人故事。
有一种力量叫“疫”无反顾——
争先请战 逆行而上
“尊敬的院领导,听闻要抽调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作为参与过非典防治和有着丰富院感防治知识的医护人员,我自愿报名加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非常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冲在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线,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决心!”
“我年轻,体力好,又有护理重症病人的经验,父母也都同意我去武汉,没什么思想负担。”
……
面对病毒,避险原是本能,但一封封请战书,印证着医者仁心的无私奉献,也是大爱精神的生动诠释!
1月23日下午5点,医院接到上级通知,要求选派6名护士增援武汉。院党委迅速动员,组织发动,全院护理人员积极报名,晚上7:30第一批人员名单形成。大年初一,第一批驰援人员出征湖北武汉疫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医院党委再次向全院员工发出倡议。全体员工积极响应,以党支部为单位,纷纷递交请战书,很多请战书还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家人纷纷在请战书上签字。各支部按照自愿的原则,以党员干部优先,结合个人能力及业务水平,将每个人都按照专科进行了排序,根据战时的需要,随时可以在各个工作岗位中抽调精兵强将,随时组队随时出发。
在整个动员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画面,院领导带头请战,重症医学科、呼吸科、CT室、院感科、骨科等科室全员请缨,双职工家庭双双请缨……特别是护理部工作十分细致,已经预备了两个批次的人员,并指派了临时负责人。截至2月11日下午五点,医院共收到个人请战书556份,其中400多份请战书都有家属签字。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为保障全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力有效遏制疫情蔓延贡献了医卫工作者的硬核力量。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坚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有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全院人员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以实际行动全力配合党和政府的安排部署,一定能够夺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让我们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的幸福明天。
记者 曹抒雁 通讯员 陆云芬
摄影 卑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