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命三郎”到“智慧大队长”(上)
——记通州区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徐卫国
黄俊生
徐卫国讲解派出所亮点工作。
徐卫国的妻子被评为南通“最美警嫂”。
在派出所,他是全局最年轻的所长;在区局机关,他是全局最年轻的大队长;当年,他是社区民警中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如今他是全区公安队伍里响当当的“智慧型大队长”。
从一个懵里懵懂的“愣头青”,到一个成熟沉稳的智慧型大队长,这个80后新警察究竟有怎样的成长经历,他身上究竟隐藏了多少传奇故事?
这得从那天说起……
小荷初露
徐卫国坐在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后面,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这张桌子是通州区公安局原三余派出所建所时添置的老式写字台。桌面上的油漆已经剥落殆尽,裸露出老榆木坚硬的肌理,木纹清晰,被无数双手打磨得油光锃亮,光滑得就像一块刚淬火锻造而生的钢。办公桌样式简约,跟屋子里其他办公桌相比,显得有些寒酸,但它是屋里所有办公桌中唯一有搁脚的,搁脚的横木中间部位已被蹭得凹了下去,这倒显出它的与众不同以及明式家具的风格。
桌子紧靠一面墙壁,右前方是一扇窗户,一扇带有木制格栅的窗户。窗外,一棵枣树在2005年深秋耀眼的阳光下轻轻摇曳,树冠顶端还残存一些孩童们没能够得着的熟透了的枣儿,红艳艳的,特别好看。一只鸟儿在窗外掠过,消失在蓝天尽头。
他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打量了一眼略显凌乱的室内,又把视线停留在眼前的桌子上。没有人告诉徐卫国他是这张桌子的第几代主人,但他坐在桌子后面,清楚地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来自几代警察的期待与肩负使命感的压力。这种感觉,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那是他第一天穿警服。当他早上出门前第一次把镶着庄严国徽的大盖帽戴到头上时,感觉整个人都变了,一股从未有过的精气神从脚底到头顶沛然而生,他把腰板挺得直直的。他梦幻般地自言自语:“我是一名警察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警察了!”
西亭镇纱场乡虽然有个“纱”字,但村民们并不以纺纱织布为主业,绝大多数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抠土疙瘩吃饭,所以,徐卫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寄托了一个老实巴交农民朴实的期待,也暗合了他今生的职业走向。
徐卫国中学在全区一所最好的学校就读,获得过省“三好生”荣誉,爱好足球并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的他,中学毕业时毅然决然地选报了江苏警官学院。警校三年,穿上警服后,徐卫国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原三余镇派出所第一警务区,也就是他现在坐着的地方。
徐卫国终于从发呆的状态中回过神。他快速打开桌上的电脑,上网查阅辖区情况,他想好了,作为一名新警察,一名社区片儿警,迅速熟悉周边情况,就跟战前获取情报一样重要。他确定了工作定位:以科技信息为主导方向,以网络研判为突破口,开始自己的警察生涯。
他在电脑上建了个Word文档,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跳跃,一行行文字流畅地倾泻下来:
三余镇,工业大镇、人口大镇。南边海门市,北边如东县,三地交界,情况复杂(复杂程度与治安状况需进一步排查);
第一警务区辖中心居委会、镇北居委会,常住人口3537户,私房出租278户,暂住人口784人,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场所93家;
社区警务建大平台系统,“脑袋信息”“口袋信息”“纸片信息”“档案信息”和日常捕捉到的信息,纳入大平台;
人口管理、场所管理、基础台账,网络化运行;
……
徐卫国轻轻舒了口气,此刻,他庆幸自己上学时对计算机课程兴趣浓厚,不仅能熟练上网操作,对计算机编程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科目也略知一二,所以,坐在三余派出所老旧的办公桌前,面对这台刚刚添置的国产联想台式电脑,他操作起来没有一点违和感,派出所的工作程序像士兵列队一样在脑子里呈现,然后一一排列在电脑上。
他虽然是个“新兵蛋子”,但脑子里思考的问题和考虑工作的思路,俨然有老兵的范儿。这也许是源自一种对警察职业特别敏感的天赋吧。
自此,徐卫国一有空就趴在电脑上捣鼓,建立各种档案,搜集各种数据,研判各种信息,整整三年,他吃住在所里,抱着一颗初心,守住一个信念,他相信,他的坚持终会有回报。
牛刀小试
三月,春寒料峭。
南通市崇川区环城南路一如往常地喧闹、拥挤。虽然天气依然有点凉,但爱美的姑娘早已卸掉冬装,换上尽显身材的长裙,三两结伴,在大街上漫行,成为街头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这条路是全城最繁华的地方,周边是数家大型商场,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各种小吃摊“伸”出店外,电动车、自行车停放得密密麻麻,把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城市博物馆在这条路的东头,对面就是有名的商业广场——八仙城,由于城市博物馆外停车场不大,而且周边有几家酒店和名牌服饰馆,所以外面拥挤异常。
这天是周六,已是傍晚时分,天未全黑,华灯未放。一名穿着时髦的女子挎着一只GUCCI女包,从名牌服饰馆里出来,走向停车场一隅去取车。她停车的地方有点偏僻。女子脚步轻盈,高跟鞋敲击路面,发出鼓点般的声响,她全身心放松,甚至还哼了两句流行歌曲,离车还很远,就摁了遥控器,爱车配合着她的心情,愉快地“嘟嘟”两声,启开中控锁。
女子俯身钻进车,点火、松手刹、挂倒挡、踩油门,动作娴熟而自信。刚后退两三米,车身还没有完全离开车位,忽然,右侧副驾驶车门猛地被打开,一个穿着黑色夹克上衣、深色裤子的身子钻进车内。女子一惊,本能地踩住刹车,车屁股颠了一下,停了。惊恐地转头一看,是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脸上颧骨分明,目露凶光,一声不吭,右手握着一把美工刀,左手去夺女子膝头的深色GUCCI包。女子一愣,猛然地尖叫起来,分贝有点高,传出很远,男子呆了,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车外,把身子缩了出去。
本来,事情可以就此打住。但女子的神经被惊惧紧紧攥着,好半天缓不过神,忘了锁车门,忘了驾车快速离去,忘了一切自救措施。男子从车右侧转到左侧,轻而易举地拉开驾驶室的门,再次去夺包。女子这才稍稍清醒,叫喊着死死按着包不松手,包里有4万元现金,好几张银行卡、购物卡。男子一时难以得手,举起美工刀恶狠狠地在女子手背上扎了一刀,顿时鲜血飞迸。女子生疼,一松手,男子抢了包,飞身离去,消失在马路对面商业广场的人海里。
这起罕见的闹市区持刀抢劫恶性案件,惊动南通警方,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破案。警方在现场发现一张丢弃的超市购物单,购买商品正是美工刀,调取超市监控录像,确认了犯罪嫌疑人的面目,警方立即发出协查通告,悬赏奖金一万元。
案件发生时,徐卫国正在敲打一只鸡蛋,准备做碗鸡蛋面。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百里之外发生的一起恶性案件的破获,竟系在他身上。
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发出协查通报的第二天中午,徐卫国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打开网页浏览。忽然,他的视线被一张并不太清晰的照片勾留住:
“这是谁?好面熟!”
照片就是从监控录像截取的持刀抢劫嫌疑人正面图,画面有点模糊,但徐卫国还是捕捉到一丝熟悉的神态,这神态跟他记忆里的辖区手机店小老板吴某重合。
“会这么巧吗?”徐卫国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急忙调取他四年前录入资料库里吴某经营的手机店基础资料,将吴某二代身份证放大对比看,越看越觉得吴某就是持刀抢劫嫌疑人。
他快速往下翻阅,直至电话号码一栏,此刻,他庆幸他所录入资料的完整性,查阅起来不仅方便,还准确。
徐卫国调出手机号码,立即拨了出去。
“喂,我是……”
对方听出是谁,一下子挂掉手机。
徐卫国再次拨打,响了好久,终于接通,手机那头传来粗重的呼吸,一声不吭。徐卫国不给对方思考的机会,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说:“你知道我是哪个,也知道我为什么找你,说吧,你准备怎么办?”
对方迟疑好久,一番较量后,心理防线在无形的压力下崩溃,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在外地。”
“行,最迟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把事情交代清楚!”
“啪!”徐卫国挂掉电话。他确信,情况完全在掌控中。
如预判的那样,吴某第二天出现在三余派出所,面对凉飕飕的手铐,伸出了双手。他知道,无论如何狡辩、抵赖,甚至匿名潜逃,都逃不出那张巨大的网。投案自首,是他唯一出路。
但他一直弄不明白,警方破案为什么如此神速。他更不知道,三余派出所徐警官电脑里,有一个庞大的资料档案库,在强大的信息科技面前,他渺小得如同一粒芥子。
拼命三郎
礼拜天早上,值了一夜班的徐卫国揉了揉刺痛的眼睛,关了电脑,把桌上笔记本收进抽屉,站起身,向两位同事挥了挥手:“走,今天有抓捕行动。”
两位年长民警二话没说,抓起手包就跟徐卫国出了门。他俩知道,在徐卫国心里,早就有了完整的抓捕线路图。
汽车向东再折向南。车上,徐卫国拨出一个号码,对方是启东市圆陀角附近的一个派出所所长。圆陀角是长江入海口,江苏第一缕阳光在这里升起。
“领导好,在所里吗?”
“是卫国啊,有什么需要老哥帮忙的?”
“是这样的,有个网上挂牌的在逃犯藏在你辖区,我们已经在前往抓捕的路上了,你的地头你做主,抓到人归你,派两个兄弟一起行动,怎么样?”
“行啊,好事!到时老哥请你喝酒。”
两个半小时后,一个中年男子垂头丧气地被押进当地派出所,他万万没想到,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躲避了无数关卡,在黄海之滨隐姓埋名半年,还是没能逃过法网。
婉拒了所长的盛情挽留,徐卫国又一挥手:“走,杀个回马枪,去海门。”车里,他再次拨出电话,把去圆陀角路上的话重复了一遍。下午时分,又一个男子垂头丧气地被关押进海门派出所。
傍晚,徐卫国一行三人回到通州三余镇,他们没有回所里,而是在镇东桥头设卡。华灯初上,犯罪嫌疑人进入视线,三人暗暗逼迫上去,没等嫌犯回过神,就被摁倒在地,扣上手铐。带回所里,立即审讯,嫌犯供出另两个团伙,徐卫国带人把两个团伙堵在被窝里,一起三人团伙抢劫出租车案告破。
一天破三案,对“拼命三郎”来说,并不稀奇。
拉萨贡嘎机场。
一辆丰田“巡洋舰”从机场路出发,驶上318国道,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西,朝日喀则疾驰而去。车上乘客除了徐卫国,还有刑警大队一位刑警和巡特警大队两位特警,他们的任务是抓捕偷盗骨灰实施敲诈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某。
12月的西藏,冰天雪地,雅鲁藏布江冰面上覆盖着积雪,田野白茫茫一片。坐在车里感觉不到冷,但徐卫国却头疼欲裂,胸口像堵了一块石头,憋得慌,他以为是这几天连续熬夜所致。身边一位刑警偶一转头,惊叫:“卫国,你脸怎么这么黑,嘴皮怎么这么紫?”他才意识到,这是严重的高原反应。
徐卫国是第一次到雪域高原执行任务,他知道,初上高原,需要适应几天,不洗澡、不抽烟、不喝酒、不激动,尽量保持安静,待身体适应了高原低氧含量时才能逐步加大运动量。可这些对徐卫国他们现实吗?不现实。时间紧,任务重,刻不容缓,他们只能忍受住强烈的缺氧反应,马不停蹄直扑抓捕现场。
下午,日喀则市一家甜茶馆,黄某某正在与几个藏民打牌。藏族同胞也喜欢打牌,斗地主、麻将,都会,尤其喜欢类似于内地长牌的一种纸牌游戏。黄某某已经被前来协助抓捕的日喀则警察盯牢,只等徐卫国一行到达就采取行动。
跨进甜茶馆,徐卫国一眼就认出那张有双阴鸷目光的精瘦脸,他与几位同事交换了一下眼神,悄悄靠了上去。占得有利位置后,徐卫国大喊一声黄某某的名字,黄某某愣了一下,下意识回应了一声,徐卫国身体奋力一扑,黄某某连人带凳子摔倒在地,徐卫国抓住他手腕使劲一扭,顺势用手铐铐住黄某某,把他拎起来就走,在甜茶馆茶客惊愕的眼光中,将黄某某推上“巡洋舰”,前后没超过一分钟。
等汽车开进当地派出所大门,徐卫国才觉得眼冒金星,面色发白,超体能的运动量让他感到缺氧的血管几乎干瘪。待到嫌疑人押回通州,从当事人报案,到网上捕捉信息、搜集各种线索、对案情分析研判、锁定嫌疑人、赴西藏日喀则抓捕,前后没超过一周。巨大的地域海拔落差,徐卫国体内血液由严重缺氧一下子变得严重“醉氧”,那种感觉如同犯毒瘾,十多天里,他浑浑噩噩,忍受胸腔心跳撞击如鼓的痛苦和夜不能寐的疯狂。他依然每天从海量信息中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坐在家中破案,擒获7名外省市在逃案犯。
侦探家庭
“丈母娘,俺老猪回来了!”一阵猪八戒背媳妇的手机铃声把徐卫国惊醒,昨夜突击审讯了一个犯罪嫌疑人,到凌晨才眯了一会儿,脑子有点犯迷糊。
“明天是星期天,你答应陪女儿去南通玩的,别忘了。”
张慧慧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结婚以来,徐卫国几乎把办公室当成家,别说是平常休假,就是婚假都没休囫囵,女儿出生也没能在产房陪伴整夜,每年大年三十、初一、正月十五,这类传统节假日,徐卫国更是忙得马不停蹄,他说,这是破获案件的黄金时期。女儿快上小学了,徐卫国一次又一次答应陪女儿去公园,去游乐园,可他一次又一次爽约,女儿抱怨说:“爸爸,我快不认得你了!”张慧慧看到丈夫眼睛里红红的血丝和满脸的疲惫,亲着女儿小脸蛋说:“囡囡乖,爸爸忙,等爸爸把坏人都抓光了,就天天陪你玩。”
徐卫国想起对女儿的承诺,答应星期天带她去南通玩的,可一忙,都忘了。妻子的电话提醒让他心生愧疚,脑子却围绕手头一件假酒案转开了。
这个案子他已经盯了好久了。有知情人举报,金沙街道有个烟酒店在销售假茅台、假五粮液、假梦之蓝。经过暗中侦查,确定这是一处销售假酒窝点,可制假窝点在哪里?一时没能确定,只知道送货的车辆经常出没邻县一个小镇。徐卫国曾经带领几位男警前往那里摸情况,可还没进村,就被无数双警惕的眼睛盯了退回来。这个地方不简单,一进村就能闻到空气里弥漫着酒香,每家每户都是高墙深院,几乎家家大门紧闭,一旦有陌生人接近,立即招来排斥与警觉的盯视。徐卫国虽然可以断定制假窝点就在村里某处,但明里暗里接近都会打草惊蛇。
徐卫国有点犯难。
妻子早上的电话,让徐卫国心里一亮:男人接近不了,女人和孩子是不是会让村里人放松警觉呢?
徐卫国抓起电话,给张慧慧拨了过去:“明天你帮我做件事……”
张慧慧心里像镜子一样雪亮,都不记得多少个日了,一家三口在城乡大街小巷转悠,看上去似乎是走亲戚、旅游,可眼睛却有意无意地扫视某个人、某间房,为丈夫掩人耳目,配合他侦查。这样的踩点,一踩一个准,连续抓获好几个案犯。徐卫国荣立三等功、二等功,荣获“十佳青年”称号时,局领导说:你们全家都是侦探,军功章里有你妻子和女儿的一半。
第二天,阴云低垂,寒风凛冽,天空正在酝酿2015年的第一场雪。徐卫国把妻子、女儿放下车,指指手机,示意保持手机畅通。张慧慧把自己打扮成走亲戚的模样,给女儿围了一条鲜红的围巾,牵着女儿进了村。
张慧慧有些紧张,毕竟这次跟以往的情形有些不同,穿行在岔路上,有种深入虎穴的感觉。好在村里出门的人不多,偶尔有村民从身边经过,顶多朝穿着鲜艳的母女俩瞥一眼,以为是哪家的城里亲戚。
云又低了一点,天又暗了一些,似乎马上就要下雪。张慧慧舍不得女儿,把女儿送回车里,独自一人返回。转了一个弯,她猛然站住了:前面是一片小树林,林间有几个坟包,枯黄的野草在坟头上摇曳,两只野狗蹲在坟旁,眼睛红红地盯着张慧慧,嘴角挂着白沫,龇牙咧嘴,一股阴风裹挟几片残叶围着坟头打转儿。顿时,一股寒气从张慧慧尾闾骨往上蹿,冲上头顶炸了开来,头发根根直竖。她腿脚发软,撒腿想跑。
这时,紧握在手中的手机一阵抖动,是徐卫国的短信,问:“有什么发现?”
她停下脚步,努力舒了一口气,镇静了一下,回复:“还没”。回罢,一步一步继续往前挪。
终于,听到一扇半掩的门洞里传来玻璃瓶子碰撞的声音。张慧慧心内一喜,刚才的恐惧一扫而空。她慢慢走了上去,透过门缝看见几个老汉和妇女正在清洗空酒瓶,院子一角整齐码放一堆洗好的酒瓶。
“就是这里了”。张慧慧看了一下门牌,便悄悄退了回来。
回到车里,张慧慧身子微微发抖,许是受了风寒,许是受了惊吓。徐卫国怜爱地握着她的手,心里又是感激,又是疼惜。他望望天,说:“还早,带女儿去游乐园。”
第二天,张慧慧头晕、眼花、发热、浑身酸痛,没能上班。徐卫国顾不上照料妻子,赶到局里汇报案情。局里调集近300名警力,兵分两路,一路突击搜查这个制假窝点,从制假源头、到流通运输、到销售终端,端掉了这个假酒制销集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