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寻访红色遗迹之一:中共南通独立支部纪念碑

发布日期:2019-09-23 作者:王姝炜 阅读:1420

编者按:
    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在通州这片江海大地,留下了先辈们悲壮、苦难的印记,更留下了奋进的足迹。即日起,本报开设“寻访红色遗迹”栏目,寻访革命遗迹,铭记那一段段滚烫火红的岁月。


  峥嵘岁月:1919年“五四”运动后,南通县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走上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陆续出现“晨光社”等进步组织。

  1926年,中共江浙区委陆续派人到南通地区巡视,指导建党和组织农民运动。1月,南通正式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春,南通第一个中共组织——南通独立支部成立,直属江浙区委领导,独立支部有党员6人,书记为邱会培。春夏之交,中共南通师范党支部成立,王盈朝为书记。

  1927年秋冬,中共南通县委成立,陆景槐任县委书记。1927年11月17日,中共南通县委机关报《血光》正式出版,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政治形势,交流工作经验和指导支部工作,积极展现大家的革命激情。

  红色印记: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碑坐落于南通市港闸区大生集团内。1991年4月,南通市委、市政府设立此碑以作纪念。2008年5月5日,被列入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免费开放名单。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像一座灯塔,象征南通有了最早的党组织,党的光辉照江海。纪念碑上端有一个不锈钢球,象征着共产党员具有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同时,又象征着通棉一厂上下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奋力拼搏的精神。纪念碑基高70厘米,寓意立碑之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碑高4.2米,象征当年是南通解放42周年。球直径为65厘米,象征当年是南通独立支部建立65周年。白色栏杆高0.6米、台阶6级,寓意独立支部建立时的6名党员。

  今夕变迁:南通市通州区原称南通县、通州市。1912年废通州设南通县,辖有今南通市城区、郊区,通州区的全部和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县的一部,沙洲县(张家港市)的常阴沙,前称刘海沙,也曾经是南通县的一个区。南通县邻近上海、南京,水陆交通便利,近现代史时期经济文化曾一度比较发达。

资料提供:通州区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