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州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2019-08-02 作者:曹抒雁​ 阅读:859

创新更“硬核” 土壤更“滋润”

通州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5G时代已然来临,我们顺应市场趋势,率先实施高频通信基板及商品粘结片项目,以硬核科技抢占5G市场先机。”江苏生益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筹建组负责人卢超介绍说。

江苏生益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是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覆铜板制造企业,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落户通州的生益特种覆铜板项目作为公司新的发展极,瞄准科技前沿,行业高端布局。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4G/5G基站天线、航空航天、汽车雷达等领域。目前项目有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试生产,生产成熟后将开始量产,预计今年销售可达2亿元。

近年来,随着深南电路、展华电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落户,南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当时选择落户南通高新区,是因为这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公司的上下游及配套企业也相继落户,生产链条完备,为公司突围国际市场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卢超表示,借助产业集聚效应,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建设7条智能生产线。新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6亿元。

项目为王、产业提档,经济质态实现新提升……今年以来,我区围绕“1+4”工作体系,扎实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着力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扩量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3亿元,增长6.7%。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4个,其中京东航空货运枢纽、川崎鑫泽机器人等超10亿元项目1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竣工42个,转化达产46个。26个项目纳入省市级重大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8.1%,项目总数、投资进度全市领先。

企业是经济最基础、最活跃的细胞,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打开一扇扇新窗口,高歌奋进,寻找新机遇,释放新动能,提升竞争力。

近日,江苏美事科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大功率永磁同步直驱伺服电机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产学研签约,并在区科技局成功备案。

美事科电机制造于2017年落户锡通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占地面积42亩。去年底,占地21亩的项目一期主体竣工。今年3月,公司开始试生产。“此次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项目投入100万元,将对当前公司所拥有的伺服电机技术进行升级。”公司销售总监邓志明说。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加强产学研合作可打通创新链条,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促进科技难题攻坚和成果转化。今年上半年,锡通园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搭建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有7家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分别与相关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并成功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合同,合作金额达175万元。

企业主动创新,行业共谋创新,政府密集出台的政策也让企业轻松上阵——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打破行政壁垒,让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区助力新动能壮大的合力正在形成。不少企业表示,越来越感受到通州这块创新土壤的新变化,找到自己的创业新方向。

近日,记者来到广东鸿图南通压铸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公司总工程师常移迁介绍说:“这些给汽车配套的油底壳、链条盖,技术都是国内领先的,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北美通用一级供应商。”一流的“通州制造”需要一流的标准。为抢占市场话语权,该公司成立“全国汽车精密压铸件标准化工作组”,主导和参与制定了《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锌合金压铸生产安全技术要求》等4个国家及行业标准。目前,我区已有32家企业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金太阳纺织科技、紫罗兰家纺入选省首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通过“制定标准”,我区推动了“通州制造”向“通州创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