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夏季养猪应做好防暑降温

发布日期:2019-07-30 阅读:1010

  高温季节生猪疾病多发,热应激造成中暑死亡现象频现,尤以怀孕母猪居多。区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强化消毒灭原、严格生物安全是夏季养好猪的关键。

  一、加强饲养管理,注重防暑降温

  生猪的汗腺不发达,脂肪层较厚,决定了它极度怕热,尤其怀孕母猪,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难以散发,极易造成中暑死亡。生猪适宜生长温度为21~24摄氏度,当环境温度超过35摄氏度,持续高温、高湿、闷热,即会出现中暑死亡现象。为此,夏季高温季节养猪,防暑降温是关键,主要措施有两点:

  1.加强通风换气。一是使用排风扇抽风换气,负压通风,不宜使用吊扇。二是推荐养殖户使用湿帘负压通风降温,可降低圈舍温度10摄氏度左右。三是对中暑生猪及时采取耳静脉放血100~200毫升,配合30%安乃近10毫升及50毫克盐酸氯丙嗪肌肉注射。

  2.降低饲养密度,加速生猪出栏。为便于生猪散热,夏季养猪密度以1.2~1.5平方米/头为宜。由于高温,生猪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会快速下降,在环境温度36摄氏度以上时,生猪生长停滞。因此,建议养猪户夏季养猪及时出栏,节本增效降风险。

  二、开展消毒灭原,注重防蚊灭鼠

  夏季病原滋生,要注重养殖环境卫生,加大消毒频次至每天1~2次,开展消毒灭原,消毒剂首选戊二醛及二氯消毒剂。同时,要尽可能做到灭鼠防蚊,减少病原传播。

  三、严格生物安全,按规定处置病死猪

  高温季节生猪发病率及死亡率是日常5~10倍,出现病猪要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采用深埋等方式无害化处置病死猪。随意抛弃病死猪是违法行为,会污染环境,造成病原扩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乱抛病死猪者,除责令其进行无害化处置外,处以500元~15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