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这是千万个城市环卫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潘兴东,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作者,却也是这个行业中当之无愧的代表。在进入环卫大家庭的二十年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广大市民排解了数不清的烦忧事,逐渐磨炼成一名环卫“老兵”,他将满腔的情和爱无私地倾注到他所热爱的环卫工作上,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平凡的人生。
以创新为重,不怕“转变”
1999年,潘兴东从部队退伍后被安排到环卫一线工作,他先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作了四年,当时二十出头的他,面对“脏、累、苦”的工作,面对社会上个别人的偏见,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踏实勤恳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调入环卫管理岗位,到岗后他迅速转变角色,经常在工作之余思考、钻研新时期环卫管理工作。
传统的环卫保洁作业存在缺乏标准约束、干得粗放、管得随意、作业质量弹性大等问题,潘兴东结合自己在一线工作的经验,创新提出了“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的作业模式,即由原先单一的人工清扫保洁转变为机械化清(洗)扫和人工快速拾捡相结合,实现车辆清扫与人工保洁无缝对接,让人工负责巡回拾捡路面上的地表垃圾,道路清扫全部由机械完成。目前,通州环卫机械化清扫车辆在每天完成“一冲、两扫、三洒”常规作业的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冲洗模式,每三天对人行道板、交通护栏进行高压冲洗作业,机械化深度洗扫加人工即时保洁。潘兴东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充分发挥了各类大型机械化清扫车辆效能,城区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制度为先,不怕“得罪人”
潘兴东负责环卫督查考核,考核可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他感恩组织的信任,珍惜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敢想、敢干、敢管,对每项工作都一抓打底,从不打半点折扣。针对人工清扫保洁难、出工不出力“老大难”问题,他制订了“层层责任,量化指标,督查到位,责任追究”的工作规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考核存在的问题他勇于提出,对前来说情、拉关系的人都一一回绝。
起初大家对他有意见、有看法,认为他不讲多年情面,但由于他地执着付出和奉献担当,渐渐地,遵守纪律的职工多了,违反制度的少了;出工出力的多了,消极怠工的少了……整个环卫工作作风都得到了改善,环卫整体作业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督查工作的特殊性,潘兴东总是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工作,在潘兴东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科室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确保了督查考核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以单位为家,不怕“麻烦”
潘兴东对待单位同事、对待每一名环卫工作者都能做到积极热情、关怀备至。同事在工作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同事讲解,帮助其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对环卫工人更是关心关怀,巡查时不忘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在生活中,大家碰到什么困难也总爱找他帮助,他也会热心地和大家促膝长谈,给出善意的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二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潘兴东说:“选择了环卫,就意味着选择奉献、选择牺牲,我从未后悔,今后我将当好一名环卫‘老兵’,继续用实际行动展示环卫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为通州环卫事业奉献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