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社镇的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是生产船舶救生消防产品及配套服务的专业性公司,从1985年创立初期单一生产船用救生衣,到如今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展翅飞翔的“海鸥”成为以创新保持企业活力的生动样本。
近日,记者来到海鸥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部分救生筏进行检修。据了解,该公司救生筏检修站和船用消防设备检测维修站不仅获得中国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和农业农村部渔船检验局认可,还陆续获得了德、英、美、韩等国船级社认可。
“检修业务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的创新研发上。”公司总经理曹伟介绍,多年来,公司本着创新的发展理念,每年拿出销售额的7%~8%用于新产品研发,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5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项。“科技创新意味着产品具有高附加值,一旦问世便能占领一定的市场主导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海鸥公司2010年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引进省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9名,招聘大学生20多名,每年确定5~6个研究方向,研发新品投入市场。
研究新产品,不仅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更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市场空白,积极培育市场。曹伟说:“一方面市场部能直观地了解到市场需求,再反馈给研发部门;另一方面研发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去积极发现市场空白,通过内外部共同发力,进行市场培育。”
在公司产品展示厅,多种类型的产品映入眼帘。该公司成功开发的NBF-Ⅱ(T)型保温救生服获得国家专利,这种救生服不仅可以实现自救,还可以他救,并且保证在温度极低的海水里人体温度下降不超过2℃。此外,2012年该公司研制出的船用救生艇防坠落装置更是填补了沿海同类救生设备的空白。
目前,公司正在致力于研发第三代水下机器人。曹伟介绍:“我们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院士团队正在集中精力研发三代样机,相比一、二代,新产品将更轻便、更高效。”
深耕主业三十余年,创新不断激荡着公司的发展活力。谈到未来规划,曹伟表示:“我们还是会持续加大科研力度,集中人力、物力,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