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下旬,从锡通高速建设指挥部传来消息,锡通高速北接线与沪通大桥实现了顺利合龙。锡通高速工程大、工期紧、难度大,对通州交通人来说无疑是块“硬骨头”。他们会碰到什么样的难题?如何高质、高效完成工程协调保障任务?区交运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明笑称,“根本不敢想象其中的困难,只管脚蹬一双鞋,四处奔走,直到跑破为止。”
锲而不舍,变不可能为可能
锡通高速是江苏省规划的“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规划“联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地方矛盾、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实地勘察、充分论证,张明多次赴省交建局汇报,积极争取改变取土坑供土的政策,最终以详尽的事实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说服了省交建局,将锡通高速取土坑供土改为采用商品土,此举不但为通州化解了地方矛盾、节约用地3000多亩,同时变废为宝,消化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弃土,也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采用外购商品土的成功范例。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大部分群众表示欢迎,但也有少部分群众不理解。张明回忆起当时走村入户收集意见、协调问题的场景,“在走访中,我们收集群众合理诉求,融情于法化解矛盾,很感谢群众的配合。”
让张明苦恼的是,有些诉求在区级层面无法解决。他和同事全面梳理通州区现行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为争取政策支持提供有力依据,并多次赴省交建局和锡通高速北接线工程指挥部专题汇报,竭力说服指挥部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促成了指挥部三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州现阶段拆迁安置政策。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争取到锡通高速搬迁安置费2.6亿元。
靠前指挥,彰显民生情怀
张明二十多年扎根基层,从公路管理到基层交通的领路人,在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时迎难而上,将“幸福路”修到了百姓的心田。
位于五接镇开沙岛的华沙大桥,因桥区水流紊乱、配套设施不全、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过多起船舶触碰大桥事故,早已列入南通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消除项目。拆除位于长江支流上的一座大桥,这在通州是首例,何况这座桥规模大、结构复杂,又处于通航水域,施工难度实属空前,而张明却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坚持靠前指挥,多次实地调查。第一跨桥梁拆除时,他在现场;第一根桩吊离时,他在现场;雨雪恶劣天气,他在现场;最后一根桩吊离水面时,他还在现场……从施工队伍进场至桥梁主体拆除完毕,短短45天,横亘在长江支流上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然而,从前期充分准备到施工拆除确保万无一失,是几百个日夜的殚精竭虑。
拥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张明,深知农村公路的薄弱环节和广大村民对优质便捷农村路的强烈愿望,为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他和他的战友们高标准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任务,通州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位列全省前茅,连续三年被省厅通报表彰。
改善经济薄弱村面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张明为石港镇睹史院村和四港村从省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中各争取到1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的维修改造,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雷霆出击,铁腕治理环境问题
在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中,区交运局牵头整治川姜镇三合口村,该区域违建连成片,垃圾堆成山,生活环境严重恶化,作为工作组整治行动的副指挥,张明深入调查摸排、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带领工作组人员冒雨进户,挨家挨户走访摸排,了解违建结构以及违建用途。最终成功拆除104户,面积14300平方米,拆除姜张河占河违建企业。
面对繁重复杂的整治对象,张明和指挥部其他人员,不畏艰难,按照整治目标,坚决拆除区域内违建,清理工废垃圾,通过科学布局,综合施策,圆满完成任务。经过近一个月的铁腕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出行变得通畅,空气变得清新,重大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张明常说,“努力和毅力是架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桥梁,人生没有两个端点,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为何不去争取?”他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一起,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作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守着“筑路之梦”,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