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下午,沈宝元在大棚里转悠,把耷拉下来的撑竿撑撑好,爱人邵茶红在屋里烧肉,桌上摆着已经烧好的红烧猪蹄、土鸡汤等,这是他们在通州过的第四个年。“事业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在这里过年挺好的。”沈宝元笑着说。
沈宝元来自草莓之乡杭州建德市杨村桥镇,四年前开始外出种植草莓。首站落户在西亭镇,两年后又到十总镇二窎居,种了18亩大棚草莓。“自从出来后,就没回去过过年。”沈宝元有点无奈又只好顺其自然,“长草莓的人是没办法回老家过年的,就算回去,也只能待除夕一个晚上。”因为大棚草莓在元旦前上市,一直到四月底结束,整个春节期间都是高峰期,而且每天都要采摘,日产量三四百斤,夫妻俩赶不及,还雇了一个人。所以多年来,沈宝元的春节都是在大棚里忙活着度过的。
第一次在外面过年时,沈宝元觉得有点不太习惯,因为只有夫妻俩在一起,风俗习惯也不太一样。“过着过着就习惯了。”沈宝元说,“通州真的挺好,这里交通方便,也很文明,东西放外面没人会拿,我出去时,这门就开着也没事。”左邻右舍的友好让沈宝元觉得通州就是第二个家。
根据家乡风俗,邵茶红腌制了猪肉、鸡等,包了饺子,但今年除夕他们夫妻俩不用自个儿吃年夜饭了,因为老乡们约着一起过。“都是一个村的,又都在通州种草莓,这年还在第二故乡过。”邵茶红说着把肉倒进碗里,“这个明天再吃。”
虽然春节没有休息,但沈宝元还是很高兴,“今年草莓的价格是这几年来最高的,批发价有十几块钱一斤,而且预计亩产比去年稍高些。”估算着效益,沈宝元抑制不住地笑起来,“希望新的一年多产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