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衣着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发布日期:2018-12-28 作者:朱键 阅读:1083

        从的确良、中山装到西装、T恤,从灰蓝绿白到色彩缤纷,从单一到多元,从凭票购买到网上选购,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人们的衣着服饰,无论在色彩、质地、款式上,还是在购买方式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衣、衫、裤、裙是过往的历史,更是时代的见证。

        回想起年轻时的衣着,今年82岁的龚祖芳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布料和衣服。“那时各项生活用品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计划供应的,每人每年的布都是定量发票的,买毛巾、背心等都需要布票,结婚买棉被更是需要很多布票。”她说。

        翻开老照片,龚祖芳年轻的时候穿着比较单一,以深色的衣服为主。“那时候裙子很少见,后来有点花格布、的确良就能开心很久。”龚祖芳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装逐渐流行起来,有一年过年,我也跟着潮流做了一套西装,就感到非常高兴。”她笑着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的衣着发生了巨大变化,“喇叭裤”“红裙子”“健美裤”等风行一时。70后单明说,“小时候记得父亲就是绿军装和解放帽,那时候衣服的颜色基本都是蓝灰黑,款式也比较单一。上初高中的时候,就一下子觉得大家衣服的布料款式变多了,衣服上的纹饰图案更美了,色彩也变得五颜六色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衣着变迁的背后是人们观念的更新。60后张美英清晰记得自己1986年到福建探亲时的场景,“当时南方开放的气息已经很浓厚了,我也买了喇叭裤和收腰衬衫,回来后却不敢穿了,因为一开始敢穿喇叭裤上街的人确实不多,怕人非议。”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开放的思潮也很快被大众接受,人们懂得了更多关于美的知识,逐渐学会了根据身材、场合选择适合的服装。

        80后徐莉对父母辈的穿衣经历已感到很陌生了,对于她来说,感触比较深的是购买渠道的变化。小时候是妈妈扯几块布拿回家自己做,再后来去商店购买成衣。随着电商的悄然兴起,网购已成为她购买衣服的主要渠道。

        四十年来衣着变化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大跨步发展,透过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个不断开放、逐渐富强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