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金沙街道新市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云英和同事一起来到辖区翠园花苑二号楼下,姜杰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下了几天雨,今天终于可以出来啦!吃早饭了没?天冷,要多穿点……”一见面,李云英就絮絮叨叨地叮嘱道,“嗯嗯,知道。”姜杰笑眯眯地说。
今年52岁的姜杰年轻时因摔跤小脑受伤,导致行动不便,5年前父亲去世后她独居在家,除了弟弟过来帮帮忙,社区干部也每天来看望,时间一长就熟识了。
敲开困难群众的门,送上的是幸福。2014年,在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中,李云英发现社区居民陈隽患小儿麻痹症,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癌症,于是大家商量每天都去敲门,问问当天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新市社区处于城郊接合部,社区弱势群体较多,尤其是政策外的边缘困难人群不在少数。加上我们社区原本就有邻里互帮互助的传统,我就想能不能多组织点志愿者,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
当年5月,“幸福来敲门”便民志愿者服务活动诞生了,社区党员干部成为首批志愿者。当时社区有40多个低保户及失独、独居等困难户,结合实际,志愿者与11个困难家庭进行了结对,定时上门了解他们的近况,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党员张峰兵无微不至地关怀独居老人瞿凤飞,平时还带着儿子一起给老人买菜做饭,帮老人晒被子,老人想去敬老院生活,他与社区工作人员带老人实地考察提供参考;救火“小英雄”马季城严重烧伤,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社区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募捐活动;社区热心居民在定期的“便民服务月”里免费给老人理发、维修小家电……只要居民有需要,哪怕只是老人想找人聊聊天,志愿者也会前去敲门。今年9月12日,翠园花苑独居老人王晓平突发疾病,恰巧有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她,从而得以及时把她送往医院救治。党员干部们还向弱势群体提供失地保障、纠纷维权等咨询,帮助他们用合法的方式维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活动的深入,志愿者也由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扩展到社区普通群众,目前已有60多名党员群众成为志愿者,四年多来,已上门帮扶300余人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陈隽拉着李云英的手说:“有人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但我有好运,好在有你们,有好邻居,这么关心我,总是来看看我问问我,把温暖送到我身边。”
《当幸福来敲门》原本是部电影,影片里,主人公奋发努力,逆袭成功,过上幸福生活。生活中,新市社区的居民在好干部、好邻居的鼓励帮助下,放平心态,放下包袱,幸福也来敲门了。李云英说,在敲门送幸福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幸福,与弱势群体接触较多,拉近了距离,增强了被帮助群体对社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社区也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各项工作更加细化,“下面我们将扩大志愿者队伍,拓展服务面,由物质帮扶向精神和专业层面延伸,将‘幸福来敲门’志愿活动在街坊邻里中全面推广,促进邻里和谐,培养邻里互助的创新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