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发现“焦痂”、发热头疼 当心患了恙虫病

发布日期:2018-12-05 作者:钱向荣 阅读:1023

    近日,一位“恙虫病”患者从区中医院康复出院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家人仍心有余悸。

    患者姓孙,今年87岁。11月中旬,患者持续一星期畏寒发热、身体乏力、食欲差,之后又出现精神错乱症状,家人把他送到区中医院就诊。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体检发现有肝功能损害,急查头颅CT没有明显异常,不像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脑功能紊乱。不过主任医师蔡惠标为患者查体时发现,其胸部和腹部有许多皮疹,最后把焦点集中在皮疹上,终于在右侧腋窝下找到一个焦痂。结合患者职业、流行病学史、病史及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后蔡惠标诊断其得了“恙虫病”,焦痂其实是典型的被恙虫叮咬过后留下的“罪证”,这种病若拖延下去,有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经过针对应用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第二天神志即转为正常,身体也逐渐恢复正常,住院10天后痊愈出院。

    恙虫病也叫“丛林斑疹伤寒”,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人、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该病。“我们收治的恙虫病患者基本都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近几年有多发的趋势。”蔡惠标说,“恙虫病多为夏、秋季发病,但根据以往经验,本地区恙虫病在9~11月发生居多,地区分布主要在西、北片乡镇居多。”

    恙虫病临床以“高热、皮疹、特异性焦痂和淋巴结肿大”为流行特征,其中焦痂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多见于腋窝、腹股沟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多数1个,少数有多个。小小恙虫,叮咬一口,严重会致命。蔡惠标介绍,预防恙虫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要灭鼠、除草、改造环境,在流行季节不在河边、草地上坐卧,在野外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要涂擦避蚊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