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酱瓜:沿袭老工艺的新时代美味

发布日期:2018-11-27 作者:曹抒雁 朱键 阅读:929


    酱瓜,通州民间俗称“小菜”“包瓜”,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瓜齑菜的作料,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浓郁的酱菜之香,深入味蕾记忆,已经成为一份蕴含沉淀的乡愁。在东社镇严北村12组,64岁的村民瞿卫明已经腌渍酱瓜2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腌渍酱菜好手。

    初冬时节,在瞿卫明家的院子里,十几口的酱瓜大缸令人震撼。一口口大缸排列整齐,缸口上盖着圆锥形盖帽。一打开酱缸,一股甜面酱香味瞬间弥漫出来。瞿卫明介绍,只有经过太阳多次的翻晒,制作出来的酱瓜才是独一无二的。“这些酱瓜色泽金黄、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数百年来,一直是老百姓的四季家常菜。”瞿卫明介绍。

    酱瓜是由当地生产的菜瓜腌渍而成,制作方法也比较考究。在每年六、七月份,收获后的菜瓜首先要用石灰水和盐浸泡一下,这样能起到杀菌的作用,第二天需要盘缸,以后20多天要天天翻晒。上好的酱黄是制作酱瓜的关键。“主要是把控好盐和酱黄的配比,一般是50公斤酱黄配比30公斤菜瓜。一个多月时间,酱瓜就能制作完成。”瞿卫明高兴地说,“好酱瓜必须得有好酱黄和白糖做原料,这样才能鲜甜脆嫩俱全。它们对于酱瓜来说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因为是纯天然酿造出来,所以做出来的酱瓜别具风味。”前些年,瞿卫明每年要种植10多亩的菜瓜,土地流转后,今年,他种植了两亩多地。“一亩菜瓜产量达到3000公斤,能腌渍酱瓜15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16元。除了批发,我每天拿到金沙第一集贸市场去卖,大家对酱瓜也一直情有独钟,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最好销。”

    酱瓜酿造的不仅仅是精美的酱菜、醇厚香甜的调味佳品,更是在酿造一种浓厚的酱香文化,这包括传统的配方、精致的工艺、爽口的滋味和绵长的历史,让老百姓在品尝美味产品的同时,也享用一种民族的饮食传统文化。瞿卫明告诉记者,今后制作酱瓜时还要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变”之外,对美味的追求是“不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