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网上购物成主流消费更趋理性

发布日期:2018-11-27 作者:顾文文 阅读:907

    随着国外圣诞购物季的到来,我国一些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了“黑色星期五”的优惠活动,再掀购物热潮。与以往相比,网购虽已成为市民的消费主流,但其中的购物观却发生着变化。

    90后姑娘宋胡敏是标准的网购达人,拥有10年的“网购龄”。每到线上有促销活动时,她总会忍不住血拼一把,甚至会因为价格便宜,冲动买下自己用不着的物品。这次的“黑五购物节”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充分了解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力度,她提前准备了一个礼拜,反复对比价格,查找同类物品的性价比。宋胡敏兴奋地说:“这次虽然也花了不少钱,但我买的大多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化妆品之类,比去年理智多了。”

    记者采访发现,以往的电商大促活动中,不少市民存在冲动型抢购行为,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只要东西好看、便宜,都会加入购物车,不过,几年经验累积下来,消费者也变“聪明”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

    电商卖家薛李斌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性消费者:“我自己就是做电商的,网购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我每次消费之前都会先查一下我要买的东西的历史价格,然后在历史最低价时购买,有时候不一定有活动的时候才最便宜,这也是我网购多年的经验。”

    前几年大家总认为网上的物品便宜,所以对物品的质量也就放松了要求。市民王小琴告诉记者,前几年网购时都喜欢买图片看着好看、价格相对便宜的服饰,几年下来发现,家里已经堆积了许多质量有问题或者穿过一次就不想再穿的衣服,实在浪费。今年她一改往日的购物风格,专门选择品牌服饰购买,她说:“现在有品牌的店都支持线下试穿,线上购买了,我可以去实体店看到实物,还能试穿,合适的再在线上购买,还能享受线上的优惠,特别划算。”

    记者了解到,一般网上购物消费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消费最多的品类是服装和日用品。事实上,经过数年的网购之后,网民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加之商家和相关部门的不断规范,消费者、商家甚至电商平台,对待网购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消费观念正在从“冲动消费”转向“理性消费”,价格已不再是唯一吸引力,实用、质量成了网购的重要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