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中,1962年出生,通州区金乐乡文山村人,旅居南非侨商。现为南非家瑞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全非洲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
黄汉中家可以算得上经商世家,爷爷黄少林自小就去上海滩闯荡,二十多岁便在淮海路站稳了脚跟,盘下了一座布庄。至今,淮海路那一带的老人都还记得当年黄汉中爷爷“小黑头”的名气。
黄汉中的父亲一直在家务农,但并不安于现状。爷爷传下的经商之道,让他总能悟出农村中的商机。在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农闲时节,父亲骑着一辆加重自行车,去崇明,下吕四,过长江,三五天拖上一趟货回来,一年的零花钱也就有了。记得有一次,他去吕四拖回来几百斤山芋苗,被民兵小分队拦住强行没收。争抢之中,母亲夺回两簸箕山芋苗。然后把进价四分钱一把的山芋苗卖到四五毛,结果一盘算,不仅没亏本,还赚了几块钱。
早在1974年,黄汉中还在读初中时,就组织几个同学利用废木料加工瓶塞,竟然赚了好几千元。从此,黄汉中就产生了创业赚钱当老板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父亲带着黄汉中兄弟几个做起了托运生意,承包了好几条运输线路。那会儿,“万元户”可是十里八乡的荣耀,可黄汉中家一年就能赚个二三十万元,搞经商让家里赚得盆满钵满。十多年里,黄汉中承包过商场,经营过布料,也创办过工厂,尽管有亏有赚,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中已积累下了数百万元的资产。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兄弟姐妹都在经商活动中积累了经验,成了商海浪潮中的一把好手。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黄汉中听一些来叠石桥购买床上用品的台湾商人说,非洲的生意很好做,市场也很广阔。黄汉中心动了,决定去那里考察一番。1998年,南通与非洲通商的渠道一打开,黄汉中便和几个好友一起踏上了开拓非洲市场的征程。
他落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二十号街。这里是南非华人的集居地,不少台湾人、香港人和福建人已经在那里创办了中国商品市场。南非虽然属于非洲地区,但当地物质丰饶,人民富裕,商品经营的空间也很大。与之相对应的是,非洲的工业体系相对落后,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赖进口。几天考察下来,因为语言不通、气候不适应、治安环境混乱,同行的商人中有人打了退堂鼓,但黄汉中决定留下来闯荡一番。他租了一间面积有2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不等安顿完毕,就打电话回家,让家人组织两个货柜的床上用品运来约翰内斯堡。货到之后,黄汉中便背着样品开始推销。
当时的南非,黑人大多还不懂得做生意,黄汉中推销的客户大多是来非洲闯荡的欧洲人、印巴人。语言不通,大多依靠手势比画和计算器,他居然克服了重重障碍,将货品推销了出去。那些外国商人很注重自己的商业信誉,一旦订下代销合同,他们很少有压价毁约的行为。没到一个月,黄汉中两货柜的床上用品就销售一空,于是他打电话让妹夫再次组织货源……
后来,前来南非从事家纺销售的南通商人越来越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黄汉中决定转向小百货销售。之所以转行,是因为黄汉中有几个有利因素:一是经营小百货需要足够的流动资金,而他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打拼,黄汉中已有了数千万元的资产,也不欠银行贷款。二是经营小百货需要足够的经营场地。在南非的几年,黄汉中相继在香港城、百家商城、中国商贸城买下了七八座商铺,也创立了南非家瑞进出口商贸公司。三是从事小百货贸易,需要良好的信誉和丰富的进货渠道,黄汉中有着很好的人脉关系。如浙江义乌、广东汕头、福建石狮等地都有相互信得过的业界朋友,有时让对方发一只价值百万元的货柜,打个电话就解决问题。
这次转行还真是选对了方向。由于小商品周转期慢,销路广而销量小,黄汉中便在当地雇用了不少工人,最多时有近三十名。黑人员工缺少经销知识和法规意识,黄汉中就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手把手地培训指导,不少黑人员工成了他商贸公司的骨干。逢年过节,黄汉中给他们赠送礼品;遇灾遇难,黄汉中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薪酬待遇,黄汉中给的也比别的老板要高……不少员工在黄汉中的商铺里已经干了十多年,有人开出更高的薪酬想挖他们过去帮忙,却没有人愿意离去。
约翰内斯堡是非洲的商贸中心,社会治安一直比较混乱。“十年前,我邻近的一家华人商铺遭到抢劫,造成四死一伤的惨剧,但我的几家商铺一直平平安安。我想,这也许我作为黑人兄弟的老板,在他们中间有着良好的口碑。”黄汉中说。如今,他在南非的小商品销售量,每年都达近百个货柜,利润率远远高于床上用品销售,销售渠道也拓展到安哥拉以及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
黄汉中和前妻1985年结婚,相继有了两个孩子,夫妻间感情很和睦。岳父岳母有三个女儿,但很不幸,前妻因为患胃癌于1992年去世。一年之后,黄汉中娶了现在的妻子,也有了一个小儿子。但前妻的父母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都八十多岁了,黄汉中依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对待。岳父岳母的两个女儿想把他们接过去,岳父岳母却不肯,说是黄汉中这个“儿子”让他们生活得踏实、幸福。
黄汉中的品德素养也传承给了他的儿女们。2009年,大儿子黄吴杰从南非金山大学毕业,在黄汉中的公司工作。按照常理,子承父业,黄汉中完全可以把他带在身边慢慢培养,但黄汉中没有这样做。黄吴杰头脑聪明,知识面广,懂几门外语,自小也显现出了几分经商的天分。他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于是,黄汉中把21岁的黄吴杰带到莫斯科,在伊万诺娃大卖场创办了雷曼贸易公司,带着他做起了床上用品生意。黄吴杰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年之后,黄汉中就完全放开了手脚,由儿子独立经营起来。为扩大贸易量,雄心勃勃的黄吴杰经过考察,在圣彼得堡创办了纺织用品企业,带去几个同学帮忙,并从阿塞拜疆雇了三十多名女工,开始做床上用品。但一年下来,他的公司居然亏损了200余万元,儿子忧心如焚,黄汉中连忙乘飞机赶过去。那年正值寒冬,大雪纷飞,交通完全阻塞,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人烟。黄汉中和儿子守在工厂里,自己生火取暖,做饭做菜。一个多星期,黄汉中陪着儿子分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寻找对症下药的良方,探索起死回生的出路。得出的结论是: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地政府的言而无信,一系列政策对外来企业形成种种束缚和牵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黄汉中当即劝儿子放弃,说:“吴杰,这不能怪你,经商之路,既有赚钱的打算,也要有亏本的准备。不要害怕挫折,不要为投资失误懊恼,该放弃就要放弃。你还年轻,路还长呢,没必要为这次受损丧失信心!”黄吴杰听从了父亲的劝告,重新回到莫斯科,全身心投入纺织品经营活动。现在已经在伊万诺娃购下了200多平方米的商铺,每年的贸易额5000多万元。“年轻的中国小黄”在莫斯科创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经营,以后再也无须父亲插手帮忙了。
2012年,黄汉中的小儿子黄文杰大学毕业,也来到了父亲的身边。和对待他的哥哥一样,几个月后,黄汉中便把小儿子送去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让他在那儿独立经营中国小百货。为避免走弯路,黄汉中让已在国内有了足够营销经验的大女儿黄吴萍前去帮忙打理。不到一年,他们就在安哥拉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销售渠道,生意规模也在快速扩张之中。
“有朋友夸我:‘黄老板不仅自己是做生意的好手,培养的儿女们也个个是经商奇才!’此话属于谬赞,经商固然有天分遗传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不经受风雨,即便是雄鹰,也练不出丰满强劲的翅膀。”黄汉中坦言。
回顾多年来的海外创业历程,黄汉中感触颇多,他说:“创业一要不怕挫折,任何经验只能靠自己亲身去实践、探索才能获得。二要敢于开拓,不说我自己,我的儿女也好,我带到国外闯荡的七八个同乡也好,一个个都走上了成功之路。‘包容汇通,敢为人先’是我们南通人的精神,我们就是发扬了这种南通精神,才得以在海外创业成功,这是江海文化赋予我们南通儿女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