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七旬老母无所依 法官倾心破难题

发布日期:2018-10-23 作者:钱向荣 刘秉欣 阅读:871

  “法官啊,你又来看我了,叫我老太婆心里怎么过意得去!”10月16日,当通州法院执行法官来到十总镇看望年过七旬的张奶奶时,老人家紧紧握住法官的手连声道谢。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今年8月,通州法院执行局受理了一桩赡养纠纷案件。令该案的承办人没想到的是,看似十分普通的一件赡养纠纷案,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原来,张奶奶育有一儿一女,两个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却因为老人身患多种疾病经常住院,而不愿尽赡养义务,伤心无奈的她只得把子女告上了法庭。然而法院判决后,子女们依然不愿履行义务,张奶奶遂向法院申请执行。

  “现在我只能躺在病床上,一出院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疾病缠身又无依无靠的张奶奶,承办人告诉老人,原先的判决就是医药费和护理费由两个孩子共同承担,让老人只管放心便好。随后承办人找到张家姐弟进行谈话。

  其实早在此案之前,通州法院就因张奶奶住院费用问题找过姐弟俩,然而张家姐弟之间有着非常深的矛盾,原先的积怨积攒到现在的赡养纠纷上,最终在讨论老人出不出院这个问题上打了结。一边是儿子坚持说老人不满足出院条件,不能出院;另一边是女儿说老人其实早就可以出院,只是弟弟不同意而已。于是承办人立即前往医院调查,在明确得到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可以出院的情况下,要求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为老人办理出院。接下来四次约谈,姐弟双方互相“踢皮球”,每次都没能统一意见,老人一直未能出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份的一天,老人的儿子主动来到执行局,要求在谈话笔录上签字。本以为案件能有进展,岂料被执行人却企图伪造同意的假象,撕毁原先的谈话笔录。面对这一“小伎俩”,执行局在场的干警们果断制止。

  案件陷入僵局,承办人反复梳理案情,决定先以出院后老人如何安置赡养为突破口,解决善后问题。执行法官又先后三次组织张家姐弟谈话,并邀请了审理案件的法官一同参加。经过多轮商谈,最终在亲属的见证下达成和解协议:住院期间所有费用由姐弟平均分担,并且每个人轮流照料母亲一个月。在和解过程中,为方便张奶奶以后在女儿家居住,执行局还帮助其协调解决了车库的置换问题。

  国庆节前夕,承办人再次去医院协助张家姐弟为其母亲办理出院手续,并把张奶奶从医院接到其女儿家,老人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归宿。整个案件从立案到圆满结案历时两个月,虽经历波折、过程艰辛,但法院干警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圆满解决。对于执行法官来说,当事人一句朴素的“谢谢”就是对执行工作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