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乐于奉献的耄耋老人

发布日期:2018-09-25 作者:曹抒雁 阅读:775


  “人的生命很短暂,我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刘俊说这句话时精神振奋、目光坚定,一点都看不出他已是82岁的老人,虽退休多年,但刘俊传承雷锋精神、奉献自我的言行从未止步,始终像春风般温暖着村民和孩子们的心。

  刘俊家住十总镇志新村,1997年从当时的二窎乡政府(现在为十总镇)退休,曾担任乡农技站长、水利站长、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职时,他是为民服务的热心人,指导农民田间种植、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规划农户新建房屋、起草困难户申请报告……群众都习惯找他帮忙,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帮别人把事情办妥,从不说一个不字。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刘俊还先后挽救了四名落水者的生命,一度在本地传为佳话。

  由于刘俊一直在外奔波,鲜少能照顾到家庭,退休后,身患脑梗的老伴以为这下丈夫可以多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了,可她发现丈夫依旧心系群众,完全保持着退休前的热情,每天不是帮东家出主意,就是为西家跑腿。为此,老伴没少埋怨他,他却说:“你一天不让我为群众做点事,我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老党员曹明富建房时,刘俊跑前跑后,买材料、拆旧房、砌砖头、做门窗、修桌凳;伤残军人纪朝栋年老体弱,维修危房时,刘俊为他打报告、作规划、交押金、协调矛盾,纪朝栋感激地说:“你比我的子女还上心。”2016年,村里开展土地流转、平整,引进千亿斤粮食项目,身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刘俊,又主动热情地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一起参与丈量土地,规划水利灌溉系统,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刘俊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复兴要从狠抓下一代教育开始。2001年,刘俊主动接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17年来,他每年都会发动“五老”人员组织学生开展扫墓、夏令营、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手绘《长征示意图》,亲自撰写并自费出版《珍惜》《二窎古今》《侵略必败》《窎十地名》等16本乡土教材,作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至今已经赠书8000余本。他还自费一万多元建立谢家渡战斗发生地纪念碑,教育孩子们不忘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他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到困难户家中询问其子女学习成绩,为他们排忧解惑并送去学习用品。对于失足青年,刘俊更是经常写信给他们,鼓励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公益,刘俊也是一样关注。他的家中订阅了好几种报刊,新闻媒体报道哪里受灾,哪里有难,需要救助的,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向灾区捐款;对于修建烈士陵园这类公益事业,他也是慷慨捐资,一改平日的省吃俭用。

  刘俊就是这么一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我只想用自己的余力为大家做些事,不值一提,他们开心,我也开心。”刘俊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