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苦寻四十载的恩人找到了!

发布日期:2018-08-06 作者:王春香 王维中 阅读:1195



  七月底的一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对于63岁的花建华来说,这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他在金沙街道仲素梅的家中,见到了苦寻四十载的恩人。93岁的仲素梅身体硬朗,思维清晰,和上门拜访的花建华回忆起了往事。抱着救命恩人,花建华久久不肯松手,一声“干妈”更是令在场的每一位都十分动容。

  原来,花建华出生时难产,是接生医生仲素梅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几十年来花建华一直想着找到仲医生当面感谢。亲眼见证了这一温馨时刻的平潮镇赵甸志愿服务联络站的孙建才十分激动:“他们的见面十分愉快,能够促成这样一次相聚,我们联络站也觉得十分荣幸。”在这次相聚中,赵甸志愿服务联络站功不可没,一次偶然的机会,联络站得知了退休教师花建华的故事,联络站的这帮“花甲老友”便立即行动了起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救命人

  花建华1956年出生在刘桥镇原新联五大队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仲素梅原是奋斗乡联合诊所的一名医生。花建华生下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而接生医生仲素梅一盆冷水、一盆暖水地反复刺激,小婴儿“哇”一声哭了起来,孩子哭了,生命有了!在当年生活极不富裕的情况下,花家为了庆祝儿子的奇迹生还办了产妇酒,在村里传为佳话。

  从小,花建华就常听家里人说起出生时的这段故事,对当年救他的恩人也一直心怀感恩。上学的时候,老师同学也念叨着花建华是“有福之人”。“我既然有幸活下来,就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番作为,报答恩人。”花建华告诉记者。

  1973年,花建华高中毕业,在新联当过两年农民后又当了三年代课老师,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花建华考入了启东卫校,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工作。从那时起, 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仲医生的救命之恩就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着。随着家庭的建立、孩子的长大、职位的升迁,花建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有恩人”。因此,去看一看仲医生,成了他无法磨灭的心愿。然而因为工作的调动,仲素梅早就调离了当年的诊所,在当时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仲素梅音信全无,她去了哪儿谁也不清楚,只知道去了县城金沙。

热心公益帮乡里

花甲老友来助力

  前不久,回乡探亲的花建华偶然间认识了赵甸志愿服务联络站的孙建才,花建华想要感恩的愿望深深打动了孙建才。接下来的几天里,孙建才把这件事请告诉了联络站的其他志愿者,大家情绪高涨,纷纷出谋划策,积极报名要求加入到寻找仲医生的队伍中。

  7月18日,孙建才和葛金恺两名志愿者来到如皋朱窑村一位仲素梅曾经的同事家中,了解到仲素梅的丈夫曾在县防疫站工作,但是却不知仲素梅去了哪里。志愿者们紧接着前往县卫生防疫站也就是现区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但是当年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都已离开人世。

  7月19日,联络站的6名志愿者再次踏上征程。这六名志愿者在金沙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前往多方打听到的住址,另一组则前往区疾控中心。在区疾控中心内,分管退休工作的老书记了解情况后热情接待了来访者。查找了几本资料后,联系了几个人电话都没有接通,最后老书记拨通了仲素梅儿子崔先生的电话,这才取得了联系。崔先生赶到区疾控中心把三名志愿者接回家中,与母亲仲素梅会面。当说到六十多年前在奋斗乡联合诊所工作期间,曾在新联救活一个男孩时,仲素梅表示已记不太清楚了。仲素梅医生已经93岁了,一生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漫长寻恩路,一朝梦圆。花建华特地选了个好日子与恩人一家相聚,此情此景也令联络站的同志们欣喜不已,几天的奔波忙碌总算没有白费。为了感谢联络站的牵线搭桥,花建华还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感恩心牵四十载,志愿服务助梦圆”赠予赵甸志愿服务联络站。“是他不忘恩情的精神感动了我们,能够为花先生寻找恩人出一份力,我们也觉得很高兴。”孙建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