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暑假的支教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我们在这里帮助这些稚嫩的留守儿童打开了眼界,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给予他们的爱和温暖,并会将这种爱一直传递下去……”这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大二年级的吴咏雯日记中的一段话。
19岁的吴咏雯来自广东佛山,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今年暑假来临,她觉得,应该趁年轻去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于是加入了一支国际支教队伍,7月初来到东社学校,为这里的25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英语夏令营活动。“这些农村孩子对我们特别好,热情善良,比我想象中好很多,而且接收能力强。”吴咏雯笑着说。
“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成4个小组,玩一个数字小游戏。”7月12日,在东社学校的操场上,吴咏雯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我教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多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这些天,吴咏雯以玩游戏之名,带领孩子们学习身体各个部位、月份等英语单词,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英语知识,也在学习中放松身心。
与之前的图书馆志愿工作经历相比,吴咏雯感受到时间在教育上的力量。“只有持续地付出,才会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也能从中感受到当老师的不易,从而懂得换位思考。再回到学生角色时,我会更积极主动地回应老师的付出。”吴咏雯说,这次支教也让她有了另一番体会,就是东社镇优秀的忠孝文化。“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重视和做到的,我认为忠孝永远是人类文明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相比学习,大学生暑期支教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陪伴,陪伴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支教虽然比较清苦,但让我感受更深的却是收获了快乐。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而是传递,是影响,是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吴咏雯一脸兴奋地说,“今年支教结束了,明年我一定会再来看望这些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