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水清岸绿
福利村生态化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7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东社镇福利村景祥生猪养殖场,没有异味,空气清新。“以前因为太臭,窗户都不敢开。现在的空气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开展养殖场治理后,很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环境变好了,周边没有养殖场散发的臭味,夏天连苍蝇、蚊子也变少了。”附近村民严鹤美笑着说。
景祥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过去,该公司在养殖生猪的过程中,因粪污露天堆放,给附近环境造成了影响。“去年开始,我们投入200多万元,着手实施了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沼气发电等项目。”养殖场负责人屈文忠介绍说。生态环保的处理模式不仅让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处理,黑膜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还能用于发电,目前该养殖场日发电量3000多度,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号召。被变废为宝的可不只是沼气,粪污经综合处理后也变成有机肥,可再循环用于农业生产。
保卫蓝天碧水,向畜禽养殖污染宣战。近年来,福利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围绕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化治理,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措施,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整改落实。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禁”的同时在“治”上下功夫。福利村原先一共有畜禽养殖户48家,去年共拆除21家,其中3家规模养殖户,18家非规模养殖户。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去年该村利用新建的省投项目——东社镇粪便处置中心,对非规模养殖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吸粪车上门服务,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日处理畜禽粪便20多吨。
与此同时,村里每个月到养殖地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处理。目前剩余的27家畜禽养殖户,都做到每家都有化粪池,每天上门服务收集粪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粪便处置中心,加强畜禽养殖的长效管理。让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不再扩大。从源头控制粪便污染,全力打造‘水美乡村’,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福利村党总支书记张文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