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完成答卷
——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南通家纺城所在地川姜镇,作为全球家纺产销中心,是通州经济发展前沿阵地。但随着家纺产业的不断发展,家纺废料的产生量也在逐年攀升。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里逐步集聚了大量外来家纺废料收购户。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违法乱抛、乱洒、乱埋,给这里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和影响川姜地区绿色生态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已成为形势所需、民之所盼!
今年初,通州区委区政府决定,动员全区力量,在川姜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从1月下旬至4月底,利用一百天时间,对川姜镇双桥村、三合口村、启江村以及其他存在工业废料回收点相对密集的村居实施大整治。自今日起,本网重点推出“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不足以谋一时。
4月30日,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百日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交出一份令百姓满意的环保答卷。
这次大会战,共拆除违章建筑1161户,清运工业废料4.7万余吨,清理工业废料堆放点1367处近13万平方米。
数字的背后,体现了通州区委区政府的超前谋划和创新决策。形成的“1+1+N”特色工作机制和“12+5”特色工作法,展现了川姜镇、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区、镇、村三级网络高效联动,每个参与者严守“责任田”的工作风貌;彰显了只要天天在状态、时时有激情,就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跨不过的“流沙河”,就一定能够在排除万难、战胜挑战中获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工作精神。
整整一百天,通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创造了一个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奇迹!
【有方略】
在川姜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大会战,通州早有“准备”。
1月6日,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今年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与保护,突出镇村集中居住区环境提升,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当天下午,我区立即召开全区污染防治攻坚动员会,对全年污染防治攻坚进行动员部署。针对当前存在的水环境、空气质量、三行业污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突出问题,全力攻坚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三大战场”,打好大气环境提升、断面质量提标、问题整改提效“三大战役”;1月22日,通州出台《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方案》,决定从1月下旬至4月底,利用100天左右时间,对该镇双桥村、三合口村、启江村以及其他存在工业废料回收点相对密集的村居实施大整治。
要取得环境整治大会战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大会战中,区委区政府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组成现场指挥部,按行动时间表、任务书挂图作战,形成“1+1+N”工作机制和“12+5”工作法。
3月5日,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战役全面打响;4月初,第一阶段外地人租住的违建拆除完成,首战告捷;4月底,第二阶段镇区内百姓的群租房,占路、占河的违章房拆除到位,圆满收官……
【有战法】
环境整治大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各个工作组的耐力与毅力,战线漫长、战场广阔、据点繁多、情况复杂。各工作组科学规划,提前绘制“战法”,让这场战役变得“有章可循”。
进入第二阶段以来,群租房的拆除是个棘手问题,工作人员抱着必胜的信念,进村入户,排查摸底,耐心劝导,从全局的高度说服了部分带有情绪的群众,让拆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大会战中,区交运局工作组作为12个工作组之一,派出16人,组成两个工作小分组,同步开展工作。“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工作组走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摸排,联系户主、摸清户情,向他们宣传政策补助等情况,并与之签订房屋拆除确认单。”该局党委书记、局长丁明新说,绝大多数周边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表示欢迎和支持,期间有两户自行拆除。
拆除环境整治涉及的违占、违建,除了需要政策的刚性,更需要执法的柔性,让刻板的战法闪现人性化的光芒,建设对立情绪的“缓冲带”。
在一次拆违过程中,双桥村一个外地来本地租地违建开超市的业主,由于前期对接失误,在快到规定的拆除日时,才得知新租房屋要比拆除日晚三天才能入住,业主无奈准备搬到自己的汽车上凑合几天。就在这时,区商务局牵头的第五工作组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该业主,同意其推迟三天拆除,这让业主非常感动。
科学合理的“战法”是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参与整治的各工作组发挥自身岗位特长,纷纷自创特色化“战法”,为取得“百日会战”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
区司法局工作组发挥司法行政部门普法宣传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加强法律宣传,加深政策宣讲,多元化解纠纷,创立“一三三四”工作法,即坚持一个“幸福家园”目标;坚持目标、问题、责任三个导向;坚持精准摸排、精准发力、精准机制三个精准;坚持一天一例会、一天一商讨、一天一目标、一天一进展的四个一推进。
区建管局根据大整治的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审时度势,决定在第一阶段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对外地人员的违章建筑,先逐个攻破分散户,再进行成片攻坚拆违;而在第二阶段,考虑到本地村民大都在观望,则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首先建立“示范户”,而后顺理成章得到其他村民支持与配合,打开工作局面,形成签约一批、腾空一批、拆除一批、清理一批的拆违态势。
【 有战绩 】
调查摸排、宣传发动、废料处理、交通管控、拆除违章……
12个牵头部门和5个保障部门组成的12支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小分队坚持一线作业,斗志昂扬、硕果累累。
新江海河通州段全长24.06公里,流经金新街道、川姜镇和张芝山镇,是通州主要的引排、航运骨干河道。众多“住家船”在此集聚,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痼疾”。在川姜地区环境整治“百日会战”之前,区水利局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理“住家船”行动,仅新江海河川姜段就整治了83条,这让“被困”已久的新江海河恢复了畅通。区水利局沿江办副主任葛江华说:“针对川姜重点整治的两个行政村,水利部门特别组织编制了《川姜镇三合口村、双桥村水系调整规划》,为全面系统整治水系,彻底改变水环境落后面貌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此次环境整治的主战场,川姜镇专门制订了“新江海河住家船整治方案”,要求各村、居在整治前期对辖区内新江海河住家船进行多次排查,摸清住家船底数,并建立档案;在整治中期以悬挂横幅方式在住家船集中区域进行宣传,每家每户发放告知书,并实地踏勘船只停泊地,对住家船分类评估,对岸上的违章棚披进行测量。为了有效预防住家船迁移后回潮,川姜镇还和船主签订了船舶交接协议、责任书,签约率100%。
距离大会战全面“总攻”才8天,由区建管局牵头的三合口5组分指挥部负责的66户违建房拆除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据统计,该组拆除总面积为3100平方米,清运垃圾150吨。
短短8天时间,高效率从何而来?指挥部每天都有一线工作人员近20人,实施挂图作战,每天的进度都直观可见,对于明天的任务大家都给自己下好指标,完成后才能算“下班”,就这样,连续8天的时间,工作人员都是每天上午7点多从家里出发,中午简餐后继续“作战”,晚上6点多钟才回家。
伴随环境整治的加速推进,川姜镇域内的垃圾处理量也直线上升。“整治之前,我们转运站每天处理的垃圾量在270吨左右,现在每天增加了100多吨,总处理量近四百吨,其中生活垃圾超过85%。”川姜转运站站长严新生说,“我们的规定是上午11点前把垃圾送过来,实际上因为量太大,每天凌晨两点半就有车辆在这里排队,工人一直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