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户口管理办公室主任曹建芳和四安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晓建带着慰问品来到兴仁镇阚庵东村21组,把刚刚从贵州寄来的身份证交到了刘小英(化名)的手中。“太谢谢你们了,真的太感谢了……”接过崭新的身份证,刘小英激动得连声道谢。与身份证一同送到她手中的还有她的户籍证明,有了这两样,刘小英和周华就可以去领结婚证了。相伴16载,现在终于有了法律上的名义,老伴周华(化名)一时间泣不成声。
刘小英出生于1965年,是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人,早年间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离家外出打工,前夫去世后,她便只身来到通州。2002年初到通州时,刘小英认识了周华,因为不敢回老家办理身份证,她一直是“黑户”状态,两人也没能领上结婚证。直到2017年,刘小英不幸患上糖尿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没有身份证享受不了各种优惠政策,刘小英想要办理身份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刘小英和周华住在阚庵东村21组的一处平房内,家境贫寒,就连这三间平房也是别人赠送给他们居住的。生病后,刘小英走路需要倚靠拐杖,视力也急剧下降,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周华必须时时照顾她,根本无法外出打工,家中完全没有了收入来源。
社区民警徐晓建了解情况后便和村干部一同商量解决方案,由于刘小英是外地人,之前又没有办理过二代身份证,根据相关规定,首次办理身份证无法异地办理,必须本人前往户籍所在地,同时采集照片和指纹。“因为家庭比较贫困,所以路费由我们来凑,但关键是她的身体状况根本不允许她长途奔波。”徐晓建说。
走投无路的周华在四月初的一天拨通了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户口管理办公室主任曹建芳的电话。按规定只有刘小英本人回到贵州才可以办理身份证,但现实根本不允许。曹建芳在仔细了解刘小英的情况之后,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她和贵州公安机关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对方在请示贵州省公安厅制证所后回复,可以由外地传送照片和指纹信息,然后再办理身份证。“四安派出所采集了刘小英的照片和指纹信息,存入U盘内,我们再把U盘寄给贵州警方。”曹建芳介绍,“对方也在最短时间内上传了她的信息,导入到公安系统,身份证制好之后15个工作日内就寄过来了,包括她的户籍证明。”
盼了十多年的身份证终于拿到了,刘小英十分高兴,5月8日,她和周华把结婚证领了,下一步准备把户口迁过来。村里也在积极想办法,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阚庵东村村委会副主任何春光表示:“我们在她办理身份证之前,已经开始着手为该农户办理低保,如果申请成功,他们每个月将会享受到至少六百元的补助。而且她现在有了身份证,补办合作医疗之后,治疗糖尿病所用的医药费也有一部分能够报销。”
据了解,像刘小英这样的外来婚嫁无户口妇女在我区还有很多。近五年来,我区警方已帮助270多名这类无户口人员办理了身份证。“近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做无户口人员排查工作,到目前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但仍可能存在一些在外打工或者是确实没排摸到的情况,这项工作我们还将继续做下去,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一点实事。”曹建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