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徐林生:寻根问祖修家谱

发布日期:2018-03-26 作者:徐艳梅​ 阅读:819

  3月21日上午,徐林生趴在电脑前抄家谱,电脑里的图是他几年前从别人家拍的家谱照片,家谱因年代久远有些破损,他准备抄下来重新修订并做成电子版。

  早在2000年时,徐林生有次在乡下看到人家挂“喜容轴子”,就萌生了修家谱之意。他说“喜容轴子”是祖先画像,上灯时挂,落灯时取,为了纪念祖先。而修家谱也是寻根溯源怀念祖先,异曲同工。

  后来,徐林生作为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开展非遗普查,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寻访。他在西亭镇纱场居的徐家振家看到了《徐氏家谱》。这套家谱编印于康熙十二年,足有16卷,从明朝大将徐达的孙辈开始,后又增添谱系至清朝道光年间,然后就断了。这套家谱详细记载了通州徐氏家族历史、修谱过程、人物生平、户族去向、族谱族规、家庙等情况,经过攀谈和研究,徐林生发现自己和徐家振同宗同源至第十世,第十一世时徐家振祖上就搬迁至纱场,而徐林生祖上还留在刘桥镇。“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很多五六十岁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所以当时我就想把历史文化和家族来龙去脉接上头。”徐林生说,“公元1400多年,通州徐氏先祖定居于刘桥镇,那里修有徐氏宗庙,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清末时那块地方叫徐关殿,后改名叫徐园村,村居合并前的徐园村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姓徐。后来,五六世时有人迁至石港,七八世时有人迁至兴仁、兴东,兴仁的徐庄村清末时叫徐家桥,也和徐氏有关,十一世时有人迁至西亭、金沙等地,慢慢地,徐氏后人就散落在通州各地。”他拿出一张清末时的通州地图,用红笔圈了徐氏集居地,比蚂蚁还小的繁体字地名儿,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徐林生把家谱借回了家,把前面十世先祖的内容给抄了下来,又把一些来不及抄的内容拍照留存。现在他要做的工作不仅是整理修订老家谱,还要把同支的族人找出来,在徐家振家谱的基础上,从十一世开始修全。所以他这两年一直在调查徐姓人家是否与十一世同宗同支,就在当天早上,他还拜托邻居帮他找一名徐姓朋友的联系方式,想问问祖上情况。“家谱上记载先祖置祭田义田,积善行德,家规说勉为善、严家教、谨宴会,正官常、存远虑……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当珍惜,我要把家谱修起来,让后人不忘祖训,醒悟勤勉、奋斗才能兴业,从而激发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但是我今年已经75岁了,一个人的力量也太小了,所以希望凡是知道自家历史的徐姓人和我联系,更希望有人自愿加入,寻根问祖。”徐林生说,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寻找族群、寻找先祖,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徐林生微信号:13186522786,如有线索可与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