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土山村:爱心善举没有句号

发布日期:2018-03-06 作者:朱键 韩金保 阅读:913

  村风正则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爱互助、慈善不断。兴东街道土山村就是村风正的典型地区,一个个普通平凡的村里人,从身边的小事、好事、善事做起,如一粒粒种子撒向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使爱心善举变成广泛的社会行动,引领精神风尚,汇聚成一股蓬勃鲜活的道德中坚力量。

  15年前,村民陈敏的婆婆中风,行动不便。陈敏丈夫在外工作常年不在家,女儿还小,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陈敏一个人身上,事无巨细都得靠她。可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底,婆婆二次中风,彻底瘫痪在床。一日三餐,陈敏必须将婆婆的主食先磨成糊状煮熟,再一勺勺慢慢地喂,其间还得随时替婆婆擦拭嘴角,按胸拍背,预防呛食。婆婆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勤换尿不湿,用温水擦身子,甚至手指掏大便。这可不是煮饭烧菜这类轻松的活,也不是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的事。但陈敏一直坚持了下来,对陈敏这样的儿媳,邻居们都啧啧称赞,认为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婆婆去世了,陈敏跪在婆婆身边说:“妈,让我再最后一次服侍您吧。”她为婆婆梳理好头发、净身、换衣、化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流泪的。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谈到行孝,古有子路“百里负米”养爷娘的记载,今有陈毅元帅为母洗裤的美谈。土山村的村民不见得人人都知道这些典故,但是,他们懂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美德。

  周海燕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几年前也因癌症离开了她,最疼爱她的是奶奶周何氏。如今奶奶94岁了,周海燕铭记奶奶的养育恩,趁奶奶健在好好行孝,让奶奶享享福。伯伯叔叔都愿意照顾老人,周海燕却谢绝了,她说:“小时候奶奶怎么疼我,我也要同样去照顾奶奶。”奶奶想吃什么,她就买什么。奶奶年纪大了牙不好,周海燕就经常买馄饨皮包馄饨。下班一有空余时间,她就陪在奶奶身边,像小时候一样偎依在奶奶身旁,跟奶奶说话,哄奶奶开心。事情细小琐碎,但周海燕干得情愿,做得开心。现在的周何氏,精神特别好,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腿脚灵便,老人家常说:“没有孙女,我活不到今天啊。”

  土山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像陈敏、周海燕这样平凡而善良的人,在土山村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又一个“平民英雄”,用自己的爱心善举教育人、感染人,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爱心善举是社会正能量的燎原星火,土山村两委班子不仅宣传好优秀典型,更用自己的行动为爱心善举搭建好平台,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村党总支书记徐华郑重表示:“在我们土山村,爱心善举永远没有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