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三是万愿楼战斗75周年。当天,刘桥镇英雄村(原万愿楼村)的村民们又自发组织祭扫活动,以告慰在万愿楼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英魂。
说起万愿楼战斗,这是南通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失利的战斗。1943年2月16日的寒夜,日军和伪军300多人分两路从刘桥据点进犯通西根据地,想要“围剿”抗日军民。南通县警卫团和通西独立营获悉敌情后,连夜向严家园集结,准备翌日拂晓围歼敌军。不料走漏了风声,狡猾的日伪军悄然撤向西南方向两公里的李十一家店占领有利地形,并埋下伏兵。2月17日凌晨,通西独立营一连连长杨景炎带领尖兵班,迅速向李十一家店追击,以密集火力向敌人发起冲锋。由于敌人已有准备,且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军伤亡惨重。这次战斗中,通西独立营共计牺牲指战员108名,其中通西独立营一连伤亡殆尽,二连和南通警卫团二营五连也遭受较大损失。
为缅怀万愿楼战斗中英勇奋战壮烈牺牲的烈士们,1950年,当地政府在万愿楼战斗发生地建造了万愿楼革命烈士纪念碑。1971年纪念碑重建时,原安葬于英雄村13大队的烈士忠骨一并移入万愿楼革命烈士纪念碑基座内。如今矗立在万愿楼广场西边的这座纪念碑,是由刘桥镇政府于2010年12月再次修建。碑身朝东,碑体高约十米,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同时,当地政府又在碑前两侧新增了96座有烈士姓名及简历的小碑座。这些烈士牺牲时大多二十来岁,还有的仅十七八岁,那是怎样的年华?可是,他们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85岁的周学斌老人说:“听我父亲说,他拿出200副大绳去帮助抬尸体,一具尸体一副大绳,最后只剩4副绳呀,万愿楼庙的大门堂里堆满了尸体。”万愿楼战斗牺牲的人数到底是多少,如今已无法说清,南通县志、市志里也记载不详,他们中有的人有姓名记载,有的人已永远地成为了无名英雄。
“敌人太残忍了。很多士兵子弹用尽,被敌人用刺刀活活杀死了,鲜血都把河水染红了。”回忆起万愿楼战斗,91岁的李益老人深感悲恸,曾经在战争中做过通讯员的他深知战斗的惨痛,每次组织祭扫活动,他都义不容辞地参加。
硝烟已散,巍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那里,独立而怆然。“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现在的好生活?”村民吴旭初、顾竹英都是从父辈那里听到了不少万愿楼战斗的故事,决定将祭扫万愿楼战斗牺牲的烈士作为教育下一代的“必修课”,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