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联系佘武蓉时临近春节,大家都闲了下来,她正在和几个老乡打麻将,重庆方言碰撞麻将块儿清脆的声音,笑声绵绵。佘武蓉说:“大家都是当年一起迁到这儿的,我们没事就会聚在一起,打麻将也算是我们老家的文化特色了吧。”
2004年6月22日,佘武蓉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她和丈夫一起来到通州。那段时间,共有包括她在内的172名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龙门村村民,被迁移安置在与家乡远隔千里的南通市通州区,成为“三峡移民”。
当时,佘武蓉已有七个月的身孕,如今女儿已14岁。女儿出生后,他们便为之取名“思渝”,寓意深厚。生于斯,长于斯,小思渝成了地道的通州人,在金郊初中读初二。
初到通州时,佘武蓉在老乡牟一安的推荐下,在川姜镇农保中心谋得一份工作。工作生活多年,她也见证了通州的快速发展,“刚来这里的时候,到处都是小房子,现在放眼望去,变化太大了,发展得很好。”
巴蜀之地,终是故里。当年迁移,佘武蓉的母亲和姐姐未在范围内,现仍旧在重庆。正因此,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到重庆探亲。今年,母亲来到通州一起过年,佘武蓉很开心。对于家乡的眷恋,在佘武蓉心里有着自己的理解:“我1980年出生,25岁那年来到这里,今年38岁,14年的芳华岁月全都在这里,我年纪轻,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思乡的感情相比较而言还行。”
对于佘武蓉来说,今年是个全新的开始,她辞去了工作13年的医保报销工作,正式入职某保险理财公司。除夕夜,她在朋友圈写道:“感恩过去,期待明天,祝所有朋友新年快乐,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