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我区的南通金大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南通天后宫服饰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批标准化智能防伪印章用户。“今后只需短短几秒钟,就可以判断一枚公章是否具有合法身份。我们公司早就想用上这样的公章,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南通金大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晓军高兴地说。
曾为证明公章合法性伤透脑筋
原来,张晓军的这个愿望在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本地一家知名建筑项目管理公司,其单位公章数次被一些个人经营者冒名顶替去承揽业务。为了证明自己持有的公章是正规的、合法的,而并非是那些被假冒的公章,这些年来他多次不得不往返于公安机关、印章店和鉴定机构,苦不堪言。
据了解,这方面的困扰对一些知名企业来说并非个例。我区的南通四建、通州建总、南通新华建筑有限公司等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南通创斯达集团等知名中外合资企业,经常因为要证明自己的公章不是仿冒而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假冒伪劣公章泛滥已成社会公害
“今年7月17日这个日子我记得十分清楚。这一天我正好到北京出差,业务合作单位负责人一见面就用略带揶揄的口吻对我说:你们南通这回又在全国出名了,中央电视台和《新京报》都大篇幅报道了哦!来来来,让我看看你的公章……”张晓军略带苦涩地告诉记者。
原来,就在之前几天,央视《东方时空》以“江苏警方破获假证大案”为题,《新京报》以“南通警方破获假证产业链”为题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同一件事:南通开发区警方打掉一个制售假证件假公章的特大团伙,收缴假公章2000多枚,抓获涉案人员25人。
这让记者联想起去年我区刑警大队破获的一起同类案件。那起案件中起获假公章七八百枚,南通市级及其所辖全部县市区级各个政府机构、部委办局、事业单位的假公章应有尽有。近年来,本报对此类案件曾有过多次报道。
公章值得关注的并非合法性这一点
“跟之前的公章相比,这个公章有着天壤之别,不但印记规范、清晰,拿在手上,感觉我的身份都提高了不少!”南通天后宫服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金卓然拿着刚刚到手的标准化智能芯片公章感慨道。原来,他到区政务中心办理证照时,曾在附近承揽公章业务的流动人员那里制作了一枚公章,但没过多久就无法正常使用了。
“公章印迹的规范性和公章质量的达标性可以说是被普遍忽视的,一些公章经营者利用普通公章用户不具有专业印章知识的空子糊弄消费者,给他们造成了困扰和损失。”据南通市印章行业协会会长邱律介绍,去年3月30日,《南通日报》曾以《公章规范化亟须重视》为题发表记者观察,其中就提到我区平安保险公司和一家纺织品公司,因为发票专用章的不规范而招致麻烦及造成损失的事实。
据区公安局治安大队警官陈立新介绍,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最近,我区正按照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改革和加强公章刻制业治安管理工作,对不规范的公章刻制企业和经营行为进行治理整顿,凡是公章质量不达标的将不得继续从事公章刻制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