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大交通擎起通州发展“脊梁”

发布日期:2017-09-15 作者:顾艳 阅读:1417


    这五年,我区全面提升国省干道,成就了一条条通途。在筑路的征程中,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将我区与南通主城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抢抓“江海开发、陆海统筹”战略机遇,全面拓宽城市发展通道,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凸显,南通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地位不断提高,这为通州放大优势、提升能级迎来了机遇。一个个交通重点工程纵横交错,形成了“成网成环”的大交通格局,擎起了通州未来经济发展的“脊梁”。

    这五年,一条条快速通道建设如火如荼。2012年11月13日,南通钟秀东路竣工通车,成为我区第二条与南通主城区对接的快速通道。

    2013年1月18日,宁启高速公路先锋互通及接线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当年春节前正式通车。从该互通向东通过青年东路至金江路,可以到达通州城区、南通家纺城,向西通过青年东路可至南通主城区。

    2013年3月1日,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功能于一体的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沪通铁路总投资361亿元,铁路正线长137.28公里,通州段全长18.74公里,设置在平潮镇的南通西站,将成为南通未来的枢纽站之一。沪通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途经张家港、常熟、太仓等江苏城市,再经安亭、黄渡到达上海,将来只要1个小时就可从南通到达上海。

    五年间,南通兴东国际机场获批一类开放口岸、开通数条国际航线;通洋高速一期、通州湾快速通道投入使用;龙盛大道、青年东路、人民路东延等与南通主城区对接的道路相继通车,综合交通体系呈现格局性变化,形成了对接主城的“十二横十纵”道路框架。

    9月7日,在345国道南通东绕城段,工人师傅们正在补栽绿化。345国道南通东绕城段是纵贯我区南北的主干道,于2013年7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7亿元,南起锡通科技产业园玉兰大道,穿越张芝山镇、川姜镇、南通高新区、兴东街道和西亭镇,路线全长23.786公里,终于通洋高速西亭互通,连接七镇四区,与平海公路构成“十”字形骨架道路。去年12月1日,345国道西亭段正式通车,至此,345国道南通东绕城段全线贯通。

    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探索干线公路绿化及城市发展的潜在需求,重点突出城市慢行系统,打造具有通州特色的“一路一景”生态绿道,不断提升通州生态文明水平。

    今年年初,南通世纪大道东延工程顺利通车,绿化工作也提上日程。该工程西起南通东快速路,东至金浩大道,全长11.1公里,绿化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以榉树、香樟树为主要树木,搭配红叶石楠等彩叶树种,打造绿意盎然、色彩缤纷的“榉树大道”。南通世纪大道东延绿化工程已于5月底全面完工。

    沿海高速是我区对外联系的重要道路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南通对外城市形象,大力实施“建绿、扩绿、补绿、透绿”工程,2015年10月,我区启动实施了兴仁收费站景观绿化工程。据了解,兴仁收费站景观绿化工程西起沿海高速兴仁收费站匝道口,东至沈海高速高架,总面积约2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00万元,种植玉兰、红榉、银杏、香樟等50多种大型乔木和灌木,开挖旱溪廊道和人工湖,为提高南通绿化覆盖率打下了扎实基础。

    近年来,我区投资100多亿元进行大交通建设,形成了层次分明、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络体系,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片区联动发展、镇域平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