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先锋街道花园村村貌。卑多敏 摄
先锋街道花园村,紧邻南通市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在通州区名列前茅。就是这样一个富裕村,还有区建档立卡特困家庭13户16人,另有近30名残疾人脱贫增收无门路。近两年来,村党总支“一班人”把目光聚焦在残疾人、困难户等“微”群体上,搭建扶贫助困“微”平台,建立保证长效“微”机制,在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聚焦“微”群体
扶贫济困无死角
【现场直击】8月29日,南通财通公司委托五度空间爱心基金会给花园村爱心超市送来了崭新的“爱心”服装,包括羽绒服、冲锋衣等四季衣裤一共300件,总价15万元。这些衣物很快就分发到困难群众手里。刚领到新衣的村民蔡海林心里乐开了花:“好几年没买过新衣了,更别说这种上千元的衣服,这次一下子领了好几套。”
南通财通公司位于花园村,公司负责人葛沈庄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我是花园村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困难群众做点事理所应当。”
【背后的故事】花园村有区建档立卡特困户13户共16人,另有不少残疾人生活困顿,增收无门。对于这一小部分群众,村党总支没有忘记他们,而是通过无微不至的帮扶,让这部分“微”群体感受到温暖。2014年,村里成立“爱心超市”办公室,通过前期宣传发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倡议村民把家中闲置的日用小家电、衣物等送到村公共服务中心,由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筛选后,杀毒清洗、接收、发放。村党总支制定了明确清晰的制度标准,只有贫困户、残疾人才可以领取爱心超市的衣物。
此外,花园村还成立了“尊老助困”爱心基金。每年春节期间,组织村里的企业家进行爱心捐助,用于帮助村里的弱势群体和高龄老人。这项资金专款专用,专人管理,村里的70岁以上老人都能得到“欢喜钱”,家庭困难的农户也能得到帮助。
“通过这些举措,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村每个村民都能做到衣食无忧。”村党总支书记周继忠介绍说。
搭建“微”平台
授人以渔促增收
【现场直击】8月29日上午,虽然天下着小雨,但花园村的“爱心工坊”内一片欢声笑语。村里23名残疾人和部分困难群众在这里“谋生”,5组的蔡妙灵就是其中一位。他双脚天生残疾,以前坐等救济,可自从来到这儿,实现了自食其力。“平时我们就贴贴商标、封封箱子,做点包装盒,既轻巧又简单,此外大家可以聊聊天、解解闷,心情都变好了。”说话间,蔡妙灵的脸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工坊的“业务”从哪里来?花园村党总支“一班人”四处“寻觅”。针对残疾人的特点,他们在周边寻找轻便易操作的活计,拉回来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完成。8月初,周继忠带着一箱制作好的包装盒样品,送去给新客户——南通南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亦平验收。这是周继忠这个月刚“拉”到的新“业务”,企业就在花园村。借着送货的间隙,周继忠和企业主谈拢了长期合作的事宜。目前,“爱心工坊”已和海门叠石桥等地的7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背后的故事】在花园村,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拆迁安置户。对于这群“洗脚上楼”的新居民来说,最迫切的事情是找到“新饭碗”。为了这件“头等大事”,以周继忠为首的花园村党总支班子可谓“绞尽脑汁”。
这两天,先锋街道花园村物业管理站又接收了两名新成员,算上门卫、保洁工,这里已经“安置”了六七个人。负责社区东北片清洁的蔡保建说:“我年纪大了,到外面企业打工没人要,多亏村里给了我个岗位,一个月有1200元的工资。”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村党总支通过牵线搭桥,介绍或安排就业,而对于另一部分缺少劳动技能,甚至身体残障的,村党总支“一班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集资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花园村“残疾人之家”、居家养老中心和文体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等服务。同时,依托“残疾人之家”,村“两委”还创立了“爱心工坊”,为村里部分残疾人、低保户、经济困难户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依托“爱心工坊”,村里的23名残疾人月均增收1000元。
形成“微”机制
脱贫群众不返贫
【现场直击】“别着急,别着急,你先坐好,等我把门开了来搀你。”8月29日早上,家住11组的党小组组长黄桂芝骑着电瓶车赶到朱秋平家,送他去“爱心工坊”上班。朱秋平双脚残疾不能行走,出门都要靠轮椅。黄桂芝说:“今天下雨,我想到路上有水容易打滑,就立马过来了。”
黄桂芝是花园村的一名“资深”党员,入党已有26个年头。平日里,她一得空就来“爱心工坊”义务帮忙。她告诉记者:“村里对我们每个党员的扶贫攻坚工作都有考核,谁做得好,就会加一个五角星,我争取到年底的时候多拿几个五角星。”
【背后的故事】在花园村的党建活动室里,有一块特殊的红榜,上面有全村95名党员的名字,后面还张贴着很多的红心圆和五角星。周继忠说:“红色的圆圈代表60分基本分,主要考核的是党员参加活动的出勤情况;而五角星代表的是贡献分值,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扶贫助困、政策宣传等获得。”
“将志愿服务、扶贫助困纳入对党员的考核,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通过努力,我们花园村建档立卡的13户特困户今年全部实现脱贫。但脱贫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对一部分无劳动技术或身体有问题的群众,需要我们一直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助他们‘造血’。”周继忠介绍,为此,今年花园村“两委”创新推出“60+X”微机制,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并纳入奖惩,形成党员考核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量化考核新模式,促使党员主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在扶贫攻坚、服务百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