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先锋街道花园村党总支形成“党建+脱贫”的工作新模式,生动演绎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大合唱”,值得有关部门和镇(区、园、街道)借鉴,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目前,通州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9449人,已有3503人脱贫。然而剩下的部分可谓是“坚中之坚”。如何在脱贫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花园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脱贫攻坚可为、善为,最终啃下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这块“硬骨头”,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脱贫攻坚的“党建担当”。
脱贫攻坚大有可为。作为经济强村,花园村并没有忽视困难群体这一“微群体”。村党总支通过实行“爱心超市”“爱心基金”等“输血式”的帮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开展“造血式”扶贫,实施“家门口饭碗”工程,搭建“爱心工坊”让残疾人、困难群体轻松就业。事实证明,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工作上,依托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脱贫攻坚,无坚不克。
脱贫攻坚善行善为。花园村党总支从群众“支出端”来考量,增加百姓的“隐形财富”。该村正在筹划建立村级大病互助平台,按照村里集体出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方式,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扩大医疗救助实施范围。这些做法精准、实在,让群众在脱贫的路上一往无前,无后顾之忧。相信只要更多的党组织拿出“党建担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做好本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那么脱贫路上,我们的困难群众将一个都不会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