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凌峰,许多农民朋友并不陌生,作为区农委植物保护指导站的高级农艺师,杨凌峰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已有16个年头。指导农民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杨凌峰俨然成了庄稼的“守护神”。
农作物病虫检测工作是植保工作最前沿、最基础、最辛苦的工作,每年从六月份开始,杨凌峰就一直在田间地头忙碌,他认真做好每一种病虫害的数据观测记录,为病虫分析和防治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是我区水稻病虫频发重发的季节,也是病虫检测工作最繁重、最艰苦的时期。杨凌峰经常为此放弃休息,起早带晚地在田间地头检测病虫害。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却没有半点怨言。“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农民丰收,多苦多累都要认真完成,才能给农民朋友们一个交代。”
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区对水稻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如防治失策,将对水稻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对成虫的观测须每天进行,早晨六点钟,稻田露水没有干之前就要进行系统赶蛾,隔日再进行卵系统调查。”杨凌峰每次在田间一蹲就是两个多小时。从田间出来,他经常腿脚发麻,衣服也早已被露水、汗水、泥水浸透,手臂手背上常常被稻叶割出一道道血痕。但是杨凌峰却说,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和辛苦换来的是准确的病虫害信息,赚的是老百姓的好收成,值!
杨凌峰还积极攻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致力于植保科技创新,他先后参与实施了“水稻病虫全程无害化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治理技术推广”等10多项植保科研课题,并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先后获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区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同时,杨凌峰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在《植物保护》《杂草科学》《江苏农业科学》等省级以上重点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份工作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百姓的口粮,接下来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不给病虫害可乘之机。”谈及自己的工作,温文尔雅的杨凌峰话语中、眼神里充满了坚毅和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