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粽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美食,各种口味的粽子让吃货们垂涎欲滴。不过,医生提醒,粽子并不是想吃就能吃,身体有某些不适症状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粽子不仅有深远的节日意义,也颇有营养价值。从医学的角度看,糯米性味甘温,有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糯米还能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
但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用粽子。“如果进食过多,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区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曹亮说,上述人群少吃为妙,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以及胃、胆等做过手术的患者更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那么,粽子怎样吃更合适呢?曹亮说,“大家在包粽子的时候,应当尽量少油、少糖,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红豆等。另外,在端午节前后也不可餐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如时令蔬菜、水果等。消化不好的人尤其不能吃冷的粽子,应该加热后食用。餐后,喝杯茶则有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