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垃圾不进桶 文明去哪儿了

发布日期:2017-05-17 作者:徐艳梅 阅读:720


    编者按:城市因文明而美丽。近年来,经过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合力整治,我区的城市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走在城市街头巷尾,细细观察,依旧能发现文明的“黑点”。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不排队、抢座位等种种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督促对不文明现象的整治,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本报即日起推出“遵守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栏目,给部分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提个醒,让大家都来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出一份力。


    情景一:5月15日中午,华德巷荣华小区门口的几个垃圾桶边,堆了一堆五颜六色的垃圾,绵延两三米,一眼看去像是垃圾在列队“欢迎”什么。

    对面小区的居民陈小姐皱着眉头说:“怎么老是扔在外面,就不能手伸长点把垃圾扔进桶里?夏天到了,这晒起来臭气四散,苍蝇闻风而来,怎么过啊?扔垃圾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么做是害己也害人哪。”

    情景二:下午1:50,八角亭小区与世纪联华之间的南北路上,一只装着食品盒的白色垃圾袋堂而皇之地相伴着垃圾桶,垃圾袋边还有零散的瓜皮果壳、菜叶等垃圾。同一小区相邻的一条路上,环卫工人小张边走边扫路上的垃圾,然后倒进垃圾桶。

    做了六七年环卫工作的小张无奈地说:“每天都有垃圾不进桶的事啊,数不清了。我都习惯了。”她说其实人们也不是故意把垃圾扔在桶外,只是一次扔不进去,一般不会捡起来再扔,而是直接走人。尤其是坐在汽车里或电瓶车、自行车上,懒得下车再扔一次。一边的顾大妈说:“就是呢,小张为此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其实是一抬手的事,既保持了公共环境卫生,又减少了小张他们的劳动量,为什么就不做呢?”

    情景三:记者又跑了几个小区、几条路,发现垃圾不在桶里的现象并不多,不知是不是已经被环卫工人扫进桶里。

    市民于其勇说:“往路上扔垃圾,不仅扔掉了环境卫生,其实也扔掉了公德心。我们经常说,通州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这个美丽既是环境的美丽,也是行为的美丽。随处扔垃圾既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畅通,又增加了环卫工人的负担,希望大家都从我做起,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让我们通州这个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