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战线、救灾一线、安保防线,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它们凭借自己特殊的本领,在案件侦破、搜毒搜爆、治安防范等任务中屡立奇功。它们就是经过特殊训练的警犬。近日,记者走进西亭驯犬基地,探寻这些特殊的“战士”。
走进位于西亭镇龙坝村的驯犬基地,广袤的农田间有一处用隔离网圈起来的地方,这里就是南通久诚犬业有限公司。记者刚走进基地大门,关在犬舍里的警犬忽然大叫起来,叫声此起彼伏,警犬驯导员杨梓鸣解释说:“这些犬都受过专业训练,非常警惕,感觉到有生人接近就会警觉起来,吠叫示警。”
久诚犬业是CSV德国牧羊犬俱乐部中的一员,这个俱乐部是世界牧羊犬协会联盟在中国地区唯一授权建立的德国牧羊犬组织。基地里现有40多只犬,全部都是东德牧羊犬。警犬基地负责人刘洪进说:“这种犬综合素质高能力强,不管在搜毒、搜爆还是搜救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气味追踪、抓捕疑犯更是样样在行。”
多年前,南通市城东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一起恶性盗窃案,窃案现场一片狼藉,民警毫无头绪。当时有人提议不妨让德牧试一试。“闻了现场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气味后,德国牧羊犬一转身冲出门,直奔一工地而去,很快就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刘洪进说。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刘洪进就带上十多只爱犬随搜救队赶赴地震重灾区绵阳开展搜救工作。“整整7天,它们不负使命,在灾后现场到处搜救,寻找被废墟掩埋的人。通过它们的寻找,成功救出了20多人。”刘洪进回忆说。
目前,驯犬基地共有六名驯导员,对各自负责的警犬进行训练。在口令的指引下,一岁多的东德牧羊犬“巴克”和“巴勒比”亦步亦趋地跟着各自的驯导员走进训练场,步伐整齐且有节奏。当驯导员“防卫”口令声响起,“巴克”和“巴勒比”一改之前温驯的模样,冲到戴着护具的靶手面前,一口咬住靶手身上的护具,任凭靶手怎样鞭打都不松口,直到驯导员下达任务结束的指令后,它们才叼着夺下的护具回到原地温驯地待命。警犬驯导员杨梓鸣告诉记者:“训练它们凶猛性的最好方式就是真人挑逗它,驯犬咬人的目的不在于置人于死地,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制服,所以咬的部位是手臂或小腿,一旦咬住,没有命令就不能松口。”
体能训练是警犬的一门必修课。驯导员每天都会按时按点带着警犬慢跑、冲刺,并进行防卫、扑咬等一系列的项目训练。“小狗满45天就要开始训练,训练到两岁时,各项技能基本都能够达标,才可以投入工作或者参加比赛。警犬还需要考试过关才具备上岗资格。”杨梓鸣告诉记者。
警犬的训练过程非常艰辛,驯导员被误伤也是常事。记者注意到,杨梓鸣和其他几位驯导员的手上、胳膊上都有被犬咬伤的疤痕,但大家并没有因为被咬伤过而埋怨或惧怕这些特殊的“搭档”。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科学的训练,基地的警犬作战素质高,参加众多比赛表现佳,曾获得过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贡献奖,世界锦标赛等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