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农历年里最冷的一天,远远地瞧见周峰家门口蒸腾起一片氤氲之气,随风跳舞的芦苇、光秃秃的树枝隐藏在后,恍若仙境。
周峰正在做米酒的前道工序——蒸米。随着雾气蒸腾,醉人的饭香弥漫开来。“选的我们石港本地新米,好材质才能出好酒。”周峰穿着半截袖子的羽绒服,利索地把一笼蒸好的米倒进木桶,用冷水冲开降温,为了方便干活,袖子被剪掉了一半,“要再蒸一遍,这样吸水充分,出酒率高,口感也好。”
入冬以来,周峰就开始忙着做酒。南通人有喝米酒的习惯,过年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家里总要做点米酒。不过周峰这批做了千把斤米的酒,却是帮十来个邻居和朋友做的,因为现在会做酒的人很少了,而周峰家祖上曾开过酒坊,父亲还在酒厂里做过酒,他祖传的手艺被乡亲们认可,每年春节前都有不少人找他做酒。
从米到成酒,周期大约半个月,这批酒是人家约了年后要的。过年喝的酒早就在缸里发酵了。“已经做了两三批了,有三四千斤酒吧,前一批差不多能出缸了。”周峰走进里屋,一只只大缸头戴“草帽”蹲在墙角,一股淡淡的米香夹着甜味,丝丝缕缕缠绕过来,让人禁不住闭上眼深深猛嗅,周峰笑着掀起一只大缸上的草盖,顿时,浓郁的酒香侵占了鼻尖地盘,钻进心扉,一缸雪白米粒轻轻浮在上面,中间一个“泉眼”,一汪微微带点绿的酒水轻轻荡漾,晶莹透明。“尝一口吧?”“尝一口。”米酒是那种既可把盏痛饮、亦可小杯浅尝的酒,所以既适合独饮,又适合家宴,看去清澈,不觉清冷,甘爽清雅的芬芳在舌尖绽放,年的喜庆热闹仿佛一下子就涌到眼前,果真是该做缸酒迎春节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春节设在寒冬里,是不是就是找个理由让人围着火炉,喝着小酒暖暖身子、聊聊希望?
记者 徐艳梅
入冬以来,石港镇村民周峰就开始忙着做酒。
卑多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