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回顾五年来政府工作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政通人和

发布日期:2017-01-11 阅读:816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创造了通州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坚持发展为先,既抓总量速度,更抓质量效益,经济实力在转型升级中迈上新台阶

经济质态显著跃升。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0亿元,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过2000亿元大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159家,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55%,高新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1年提高12.1和18.7个百分点。五年引进省“双创计划”项目22个,入选市“江海英才计划”项目76个,新增金融机构19家,20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8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突出调高、调优、调强,三次产业结构由7.3∶56.7∶36演进为5.4∶49.6∶45。家纺产业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互联网+家纺”模式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配件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鲁班奖”总数53项,全国领先。建成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7家,入选淘宝村11家,新增4A级物流企业9家。建成绿博园、金土地等特色旅游景点14个,开沙岛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蝉联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区。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六大园区齐头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五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6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瑞典宜家、美国德尔福、安费诺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投产。完成境外投资6.1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试点、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稳步推进,2016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3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47.8%,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坚持品质为要,既抓融入主城,更抓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在功能完善中展现新面貌

空间格局全面拉开。以大交通建设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布局优化,兴东机场建成国际机场,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宁启动车开通运行,先锋互通、通洋高速投入使用。建成对接南通主城“八横四纵”道路框架,新增国省干线公路150公里。中心城区西进南拓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拓展至“十一五”期末的1.7倍。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五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城市展览馆、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建成开放,南山湖公园、“一河两岸”世纪公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新增城市绿地446.5公顷。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36.5公里。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37项、雨污分流管网改造348公里,基本消除淹水片区。更加重视城市空间色彩应用、地下空间利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15个,城市家具街景有序更新。改造提升老小区118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改革城管体制,创成省优秀管理城市,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现常态化。

生态环境加快改善。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创成国家生态区。新建交通绿廊180公里,新增造林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2%。有效治理大气环境,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31.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4.2%。强化水污染防治,新增污水管网336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7.8%。下大力气整治农村河道,建成水美乡镇2个、水美村庄19个、生态河道60公里。强化“五位一体”管理,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坚持民生为重,既抓提标扩面,更抓补短扶弱,社会事业在共建共享中取得新进步

公共服务全面优化。教育累计投入114亿元,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完成普通高中整合,4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四星级。新(迁)建中小学校13所、幼儿园18所,建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强化政府办医职能,乡镇基层医院全部由政府举办。新(扩)建医院11所,全面完成19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跻身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就业促进政策,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6%。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和“一卡通”工程,五大保险参保率98%以上,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为2011年的1.9倍、1.6倍。5.2万名被征地农民进保。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惠及1.9万户,改造棚户区住房1.1万套、农村危房6500户,竣工交付安置房873万平方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通州建设,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蝉联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区镇村三级法律顾问体系,跻身全国“六五”普法先进行列。健全大调解组织网络,成立16个行业(领域)纠纷调处专业机构,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完成基层安监所标准化建设,实施常态化、推磨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坚持服务为本,既抓规矩规范,更抓担当落实,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新加强

作风效能加快转变。优化整合部门职能,组建区经信委、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业发展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强化工作管理和组织,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创新项目推进办法,政府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为民导向,全力办好每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完成土地例行督查整改、秸秆禁烧、控违拆违等重点难点工作。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坚持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环保、安监等领域执法力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所有办件实现全程监控。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1万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发挥“公众监督”、“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委“十项规定”精神,完成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洁政府形象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