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双十二”又来了,当你在网上睁大眼睛挑来选去,当你为买哪样货物纠结时,当你为哪种东西更便宜算来算去时,你能想到80年前的这个日子在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变吗?还能记得那个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局面,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从而改变了所有人命运的“惊悚夜晚”吗?还有多少人记得,事隔一年的12月13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及2014年因此设立的国家公祭日?
采访30人
无一知道西安事变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人,对于“双十二”这个日子,有一多半人知道这天是要“买买买”的购物节,市民张小姐有些兴奋地说:“我知道‘双十二’啊,不是购物节吗?我还准备再买点东西呢!”但被问起“你知道这还是个什么日子吗?”被采访者无一例外全都茫然地瞪着记者:还有别的什么日子?当记者告知这是西安事变纪念日时,不少人很惊讶,但年轻人几乎都会恍然大悟地长“哦”一声,说“有印象”。王先生惭愧地说:“对对,当初上学时学过的,现在这个节那个节地过,最应该铭记的历史纪念日却忘记了,实在是不应该!”张大爷呵呵笑着说:“我们只知道每天过日子,这些个什么节的、纪念日都不清楚。”
对于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被采访者也绝大部分摇头称“不知道”,曹先生说:“我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个事情,以前历史课上学过,但是具体是什么时间,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有几个曾在南京上过学的年轻人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说:“每年这个日子,南京会举行哀悼仪式,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所以记得很清楚。”市民邵林丽说,“这天气氛都挺沉重的,这样的一个历史我们都应该铭记,现在不在南京,到这个日子,我也会发个朋友圈纪念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忘记。”
刀枪战与温柔乡
采访数十个人无一人知道前一个“双十二”,除了曾在南京待过多年的人也无一人记得南京大屠杀,这是不是比啃老族“双十二”还要花父母养老钱来网购更令人心寒?
2012年12月12日,淘宝网在“双十一”后又推出了一次重大促销活动,这次促销活动打破了以往的促销模式,一改往常按照品类进行纵向组织的形式,指向电子SNS化新秩序的实验,在此次“1212”活动中,消费者不再被动地等待着商家上架货品、打折销售,而是直接向卖家发出求购信号。此后,“双十二”成为网络促销惯例。
人们喜欢说: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不知道为什么淘宝要选择12月12日来进行促销,但这个日子确实太巧了。不同的是,一个是愉快购物的温柔乡,一个是惊心动魄的刀枪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为“西安事变纪念日”。
与刀枪战相邻的是血雨腥风。国共两党才合作,日寇又来欺凌。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每年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请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是的,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仇恨,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也总有人喜欢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一再遗忘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后人会比对着那血雨腥风的历史,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两件事不被国人熟记绝不会是孤例。对于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自己集体失忆比日本矢口否认更难以让人接受,这是比气愤更沉重的悲凉。长期从事革命传统教育事业的陆子森老师说:“历史是我们赖以生活的根源,所以历史不能忘,忘记历史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珍爱和平,但忘战必危。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通州近500年前有惨痛的历史教训,数千倭寇曾包围通州城24天,百姓生灵涂炭;70多年前,日寇曾在通州烧杀抢掠7年多……古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陆子森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在历史中学会反思和前行尤为必要,他们有必要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逝去先烈们最好的缅怀。
我们不去研究学校教育里历史教育的占比,也不去评判现行教育体制及萌生出的追分现象,但是,作为人,必须给自己一点历史沉淀,书、互联网,都可随便选择。“双十二”,你可以尽情购物,历史曾被血染,就是为了让现今的我们可以活得富足自由。但购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屈辱的历史,不要忘记为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盛世而殚精竭虑甚至付出鲜血、生命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