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盆景痴”时兆先的花木世界

发布日期:2016-12-08 作者:顾艳 徐玉婷 阅读:476

    千年古镇石港,素以戏剧、武术、书画、盆景“四大特色文化”而闻名。石港人培植盆景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当地家家户户都有培植盆景的爱好,少则几盆,多则上百盆。

    在石港镇广慧禅寺西侧,盆景大家时兆先老先生就住在那里。经过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农家小院出现在眼前。向里一望,黄杨、虎刺、雀舌、罗汉松……各式盆景齐整地摆在石台上,仿佛是一座盆景博物馆。在初冬的阳光下,造型雅致的盆景个个翠色欲滴,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84岁的时兆先老先生精神矍铄,60多年来沉迷培植盆景,在发扬石港传统盆景艺术的同时,醉心于不同取材方式和造型特点,有别于通派盆景的技艺而自成一派。传统的通派盆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时兆先却钟爱雀舌罗汉松,并崇尚自然,创造出不刻板、不雷同,属于自己风格的盆景。时兆先用二十个字总结了自己的盆景造型理念,就是“构思新颖,个性鲜明,形式多样,造型优美,意境深远”,名为《明月照山涧》的盆景作品便是时老的得意作品之一。“这盆盆景取山川灌木丛林之景,线条比较恣意潇洒,收放自如,虚实处理比较恰当,创作比较成功。”时老先生介绍。

    在众多盆景中,时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盆雀舌罗汉松,淡淡地念出“古人不见今此树,此树曾经见古人”的诗句。看出记者的不解时,时老先生解释道,“这盆盆景名字叫《见证》,树龄115年,是19世纪石港盆景唯一留下来的,见证了石港由古渔湾到中心城镇的变迁。”在时老先生的小院里,还有一些从各地寻得的珍贵盆景,如树龄190年的雀舌《老气横九州》、树龄120年的雀舌罗汉松《天地正气》、树龄105年的黄杨《坐观风云》等“高龄”盆景,这些都是盆景爱好者争先观赏的宠儿。

    院子里,200多盆盆景反映了时老先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心境,他自称“盆景痴”。时兆先出生在石港,少年时代经常跟随祖辈到私家盆景园里去观摩,久而久之,便对花木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时兆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盆景,60多年来从未间断。“盆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不断追求,越养越喜欢,现在盆景已然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时兆先说,“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养护盆景,浇水、施肥、治虫、防病、翻盆、换土、修剪、绑扎,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天气和节气特点来实施,都有讲究的。”

    而农屋后院更是别有天地,60多种株型婀娜的兰花楚楚动人,排排站在一起。时老先生热情地向记者一一作了介绍,“这是墨兰,俗称报岁兰,是我专门从台湾引进的。”细数着这一盆盆兰花,时老先生的脸上乐开了花。

    “我对盆景的喜爱之情,应该说是大部分石港人的缩影。每天浇灌盆景,修剪枝叶,颐养精神,陶冶性情,享受着培植盆景带来的诸多乐趣,整个人也显得年轻了许多。”时兆先诠释着摆弄盆景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