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市民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发布日期:2016-12-02 作者:杨婷婷 徐林玉 阅读:537

    12月4日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六个“全国法制宣传日”。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不少人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市民对于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了解多少,记者根据20岁至40岁、40岁至60岁和60岁以上的不同年龄段,随机选择了30位市民进行采访。

年轻市民:

掌握并会运用基本法律知识

    在南通大学上学的施琳涓告诉记者,她在学校会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知道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法律咨询和免费的法律援助。

    刚刚参加工作的吴梅表示自己会关注法律方面的信息,也有朋友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现在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法律知识,像朋友圈、微博还有宣传资料等,知道遇到不同事情可以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吴梅说,“但是具体的条文条例并不清楚,所以碰到具体的事情还是会去找朋友了解信息。”

    记者采访后发现,年轻受访者都受过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第一时间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中年市民:

法律意识较强但不太会运用

    今年50岁的市民杨炎原先并不会去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识,现在他渐渐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我会看一些像《法治进行时》这样的节目,生动又有趣,很容易懂!”杨炎说。

    市民曹鑫今年47岁,她告诉记者,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限,她只知道有法律,但是对于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法律解决并不是很清楚。如果遇到纠纷,她会打电话给自己的儿子,询问他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年轻人懂得多,不像我什么都不知道。”

    通过对中年市民的调查,记者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法律知识储备匮乏,但逐步重视。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及普法宣传的深入,中年市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老年市民:

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余贵言看起来精神奕奕,谈及法律,余大爷很有感慨:“我天天看电视,现在被骗的老年人太多了,我们老年人不能说对法律了解透彻,但至少不能盲目被骗。”

    市民杨志斌老先生有一次就差点被骗,当时有一群人来到他家附近,说是免费送鸡蛋,如果再买保健品的话,还可以送其他东西,老人家本来打算过去,但被家里人及时劝了下来,告诉他这是一种诈骗手段。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并不会去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更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记者随机采访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访老人对法律概念很模糊,他们没有去了解法律知识的意识,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去了解。这可能是老年人受骗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建设,我区大力进行普法宣传,让法律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希望市民能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如今,除了部分老年人群,我区市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法盲”人群大大减少,更多市民能够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