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沙街道虹丰花苑改造工程现场,场地硬化已经结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改造工程扫尾工作。据金沙街道工程代建中心工作人员王飞介绍,虹丰花苑年代久远,下水道堵塞,基础设施老化,为保障民生,让居民住得更安心,今年,虹丰花苑被纳入老小区改造民生实事工程,政府投资200万元,为小区实施雨污分流,同时增设24盏新路灯和近150个停车位。今年我区计划总投资1098万元,改造涉及金沙街道和金新街道的11个老小区,为这些小区增设停车位、雨污分流管道、路灯和小区监控,并在此基础上绿化植树,提高小区生活品质。年底前,这些小区改造工程有望全部完成。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要求,大手笔建设民生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生态治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交通出行、人居环境、文化体育、公共安全、法治惠民10个方面31件民生实事,注重改善群众“衣食住行”等“硬条件”,力求向全区人民交出满意的“成绩单”。
在城区,公共自行车已不再陌生,刷卡、解锁、借车……市民租借公共自行车出行已渐渐成为习惯。11月16日上午,市民陈佳佳在区中医院门口的公共自行车租借点租了一辆自行车,向工作地点行进。“我每天都借自行车去上班,停到离上班地点比较近的滨河人家旁边的租借点,非常方便,还锻炼了身体。”陈佳佳说。
我区从2015年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点,一期建有30个网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今年上半年,我区进行了二期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点建设,新增网点20个,增设300辆公共自行车,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出行。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共自行车900辆,每天租骑量近3000车次。近日,我区荣获“2016长三角十大公共自行车推广典范城市”称号,这标志着我区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建设水平走在了长三角前列。
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区还在抓好文化发展、技术推广等“软条件”上出实招。今年,全区村级文化广场已建成36个,其余正在推进中;已组织200场文艺演出,举办文化活动1500场,培训基层文化爱好者10000多名。村(居)法律服务已实现全覆盖;目前镇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已建成3家,在建7家,村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建设已建成5家,在建14家;已办理省、市优秀资助案件15件,发布法律援助墙体广告150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23件,接待来访、来电咨询7350余人次。
截至今年10月,我区民生实事项目整体进展情况良好,大部分项目正在按照时序进度稳步推进,部分项目或子项目已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31个项目中,淘汰燃煤锅炉、为困难群众配置康复器具、为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提供基本用药、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7个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医学检查、农村河道整治、就业创业、智能公交调度中心建设、老小区改造等9个项目基本完成或接近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教育发展方面的幼儿园小学建设、教育现代化创建、中专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十总卫生院建设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