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在区行政中心北大门附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横幅吸引了不少行人注目。当天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我国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据了解,我区粮食种植面积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2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0万吨左右。其中夏粮总产约15万吨,秋粮总产约35万吨,油料约10万吨。我区现有省级储备粮1.5万吨,区(县)级储备粮4万吨。区商务局粮食购销调控科科长李忠介绍说,我区口粮基本自给,粮食种植与消耗基本平衡。由于我区地少人多,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每年还是有约5~8万吨的粮食缺口,主要是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粮。填补粮食缺口,主要依靠的是外采和储备粮。
民以食为天。针对今年粮食日的主题,如何应对气候影响保障市民吃得饱,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区从粮食生产、储藏、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和农业造成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从收获源头到餐桌消费全过程节粮,减少粮食损耗,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氛围。并且提倡文明、适度、节俭的粮食消费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制止非理性消费行为。
我区每年在爱粮节粮宣传周都会举行相应的宣传活动,包括向市民分发宣传手册,开展爱粮节粮“五进”活动等,以提高市民的爱粮节粮意识,引导市民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爱粮节粮。再加上近几年来对于“光盘行动”的倡导,食物浪费现象正在逐渐减少。记者在城区一家饭店看到,王先生正和两个朋友吃饭,3个人点了三菜一汤,王先生说3个人够吃了,点多了容易浪费。在街头采访到6岁的曹立波小朋友,他说:“我在学校吃多少饭就让老师给我打多少,我会全部吃光。”
记者点评
粮食对于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民生存的必需品,一定的粮食储备对稳定民心具有重要作用。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庄稼人骨子里对土地、粮食有着不一样的情结。中国人都有一个“粮食梦”,这个梦就是“吃了,吃饱了,吃好了”。现在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往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是勤俭节约不能丢。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依然存在,2014年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朋友是辛苦的,粮食是需要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