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父亲的牺牲是值得的”

发布日期:2016-10-01 作者:徐艳梅 曹永锋 阅读:41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季进来说,没有美酒,也没有琵琶,只是在战场上真的没有回来。

    9月28日上午,石港镇睹史院村14组,秋意正浓,田间地头硕果累累。季林山坐在自家小楼前,笑看一只小狮子狗跳来跳去,他十几年前车祸后腿脚不便,就歇在家里。

    因为当时年纪小,再加上时光流逝,对于父亲季进,季林山没有太多记忆,烈士证上的信息也很简单:季进,通如支队三连战士,1913年出生,1948年12月牺牲于四安高家桥战斗。“我父死得很惨。”虽然记忆不多,但近70年过去了,季林山仍清晰地记得,“我父当兵只1年,那天打仗,他到炮楼上夺机枪,敌人溜出来,双手举在头后假装投降,其实手枪藏在手里,趁我父不注意,一记冷枪,射穿了一只眼睛,眼珠爆掉了,后来伤重不治。我父的战友后来把敌人打死了。收殓时,一个亲戚去认人,棺材一打开,就被吓得跌倒坐在地上,回来之后就病了,不久就去世了。”季林山说,亲戚去世前反复和他说“太惨太可怕了”。

    死去的人成就忠烈,在史册里熠熠生辉;而活下来的人,承受思念与痛楚,在尘世中煎熬一生。季林山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牺牲后,母亲天天哭,那时没有机械化,车水、打谷、背运……一个弱女子怎么办?“我娘叫我车水,可我才6岁,手抓住了脚够不着,脚踩住了,手够不到……我娘就哭:‘要是你父还在多好。’”已经75岁的季林山忍不住红了眼,“上头说要么领200元抚恤金要么领1000斤粮,只敢领钱,因为不敢声张,怕反动派知道后算账。”孤儿寡母,生活有多艰难可以想见,因为没了顶梁柱,家里人也没少挨欺负。

    “我娘后来得了心脏病,40多岁,跨个小沟还要人扶,51年前就去世了。她没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季林山遗憾地说。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父亲的牺牲很值得,不为政府对他家的照顾和补助,而是因为父亲及其他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无强军就无强国,无强国就无好生活,我把两个儿子都送去当兵,都在部队入党。在村里工作几十年,我也一直向村民灌输这个理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过去。”季林山说,烈士纪念日,国庆,他要在父亲的灵前再念叨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