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刚结束,解放战争又打响,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多少英勇儿郎们奔赴前线,保家卫国,季银山就是其中一员。
9月27日下午,记者在二甲镇三甲社区见到老兵季银山时,满头银丝的他正坐在躺椅里翻阅《钳击吴淞口 上海战役画史》。“这本书跟了我十几年了,我没事就喜欢翻翻,看到这些打仗的老照片,我就觉得能有现在的生活,不容易啊!”季银山轻抚着书皮,感慨道。
1946年,19岁的季银山入伍,成为新四军华东第三野战军的一名机枪手。骑岸、三余、如东、启东,两年间,他跟随部队走遍了南通,多次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交锋,右胸口至今还有一枚子弹未取出。“1947年,国民党攻打骑岸,我在战场上受伤了,子弹打到我的胸口,敌人冲上来想杀了我,幸好当时我的战友反应快,一枪杀了敌人,否则我也活不到现在。”今年89岁的季银山说起当年受伤的情况,心情颇为平静,但是当时有多惊险,想来只有真正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才会懂。
战争总是格外艰苦,季银山他们行军都是靠双腿走,肩上还背着重重的枪和包裹,有时候一晚上要走70里路,鞋底磨坏了,脚上的泡磨着磨着就成了厚厚的老茧。“有时候晚上没地方住,我们就住在老百姓家里,他们也很热情,怕我们受凉,就给我们在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季银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军人,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不允许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走的时候还要将老百姓家里水缸里的水打满,地扫干净,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很欢迎他们。
季银山所在的第三野战军不仅装备不如国民党军队,人数也比他们少,但是,这支野战军却多次以少胜多。“国民党的军队装备好,但是他们不团结,我们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心齐,不怕死,我们攻打启东汇龙镇时,一个连把国民党一个团都打掉了,还缴获了好些武器。”季银山很是自豪。
现在的季银山,早上去余西喝杯早茶,下午打打长牌,谁也看不出,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是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而季银山也对现在平静的生活颇为满意:“我的好多战友都没能回来,我现在有儿有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