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用行动证明残疾人一样能养活自己

发布日期:2016-09-27 作者:钱向荣 王春香 瞿常连 阅读:1967

  在川姜镇志南村,如今只要说起陆裕忠,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因为陆裕忠养的家禽口感好,更因为他身残志坚,靠饲养家禽养活自己,成了当地残疾人学习的榜样。

  9月22日,记者来到陆裕忠养殖场的时候,他正在地里拔毛豆秆给鸡拌食,只见他熟练地用机器打碎豆秸秆,然后拌上麦麸、小麦粒、玉米粒。这边鸡食还没拌好,就有好多只鸡“闻香而来”站在网边等待着,好不热闹。当记者询问为什么让鸡吃如此“高档”的饲料时,陆裕忠边干活边说:“我这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鸡爱吃什么我就弄什么,这样养大的鸡才健康,吃起来味道和口感也就更好。”记者注意到,陆裕忠的面部和头部有明显烧伤的痕迹,两只手几乎蜷曲着无法伸直,拿握东西时有些费劲。

  今年51岁的陆裕忠是川姜镇志南村16组的村民,2010年他在沈阳一家皮鞋厂打工时,因一次爆炸事件被严重烧伤,虽然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但这次事故却给他造成肢体三级残疾,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因为面部狰狞的伤疤,再加上手指无法自由活动,陆裕忠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参加过两届区残联举办的招聘会,也都无功而返。

  不想当“废人”的陆裕忠今年年初开始尝试养殖鸡鸭鹅等家禽。“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自己还能动就不能给政府添麻烦。”陆裕忠看中了村里的一块荒地,想租下来开垦搞养殖,没想到村干部听说后免费给他用,这更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陆裕忠就用铁丝网了一亩多地干起了养殖,还请人用挖土机在养殖场内挖了个水塘,包括买苗禽在内的初期投入大约六万元。

  不过创业之路是艰难的,陆裕忠说,因为最初不会养殖技术,买回来的幼苗死了不少,第一批几乎没有赚到钱。现在慢慢有点经验了,为了提高存活率,陆裕忠一般会买稍微大一点的鸡回来养。除了养鸡,陆裕忠还养鸭、鹅和羊,现在养的鸡鸭鹅共计四百多只。走进陆裕忠的养殖场,真是热闹异常,大白鹅绅士般地昂着脖子,鸭子在水塘里欢快地游泳,鸡则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来回溜达,还时不时地飞个几米远,旁边的几只羊则安静地看着这热闹的一切。

  提到这些家禽的销售情况,用陆裕忠的话说“虽然供不应求但赚钱不多”。陆裕忠告诉记者,成本高是主要原因。就拿鸡来说,至少要养到五个半月才出栏,因为吃的都是纯天然的食物,成本高,平均下来一只鸡也就赚个十块钱左右。不过他很有信心,“中秋节期间一下子卖了三百多只,只要大家爱吃,不怕生意做不大。”陆裕忠透露,接下来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场的规模,“我就是想用行动证明,残疾人不能老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老等着政府的救济,只要用心去做,也能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