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2日,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区木品缘红木家具、蓝印瓷艺研究所、元極舍艺术家纺、本蓝工艺品4家公司参展。通州的非遗传承人等还在文博会现场进行了特色文化展示。
据悉,文博会是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会。本届文博会共吸引全国14个省、35个地市踊跃参展,参展商共623家,为历届之最。在保持展馆主题、内容连续性的基础上,此次文博会积极打造多个特色专题展区和行业平台,突出“文化+”与“互联网+”互动融合,让传统文化产业与市场紧密结合。
通州的参展企业精心准备,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展示。圆锥形的紫色花串,从下至上,渐画渐淡,似飞舞的蝴蝶,勾勒嫩枝,点上藤黄花蕊……吴门画派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郑建平与“元極舍”长期合作打造艺术家纺产品,其现场手绘的丝巾、家纺产品,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以其简洁而朴素的图案,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在蓝印花布展区,摆放着丝巾、服饰、车挂、壁挂、笔记本等各类产品。本蓝工艺品公司负责人江荣是通州曹裕兴蓝染坊第五代传人,“我们染坊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坚持古法印染工艺,以蓝草染色,需经过多道工序。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的产品开发一直面向市场,通过跟传统手绣工艺相结合,设计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王玲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瓷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其所在的蓝印瓷艺研究所致力研究如何将南通蓝印花布与陶瓷工艺融合创新。此次携带参展的近二十件蓝印陶瓷产品一经亮相就受到认可。“像这款花瓶,将蓝印花布图纹的被子与牡丹花叠在一起,特地将花的颜色改成粉色,就是怕抢了蓝印花布的颜色。要将两种传统文化相结合,颜色和温度都比较难控制。”王玲影告诉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就是要把它生活化、艺术化。当非遗产品走进普通家庭,传承问题就解决了。”外地参展商、鸿儒美术馆总监、东方符号艺术总监孙启蒙看了通州的展示后,深有感触地说,“像这些产品在原蓝印花布的基础上,设计出大众化的产品,从它的人文价值中挖掘商业价值,这个就是中国非遗发展的方向。”